專欄

畀條路行吓得唔得?

負責政改諮詢的署理特首林鄭月娥,將各黨派無法就政改達成共識,歸咎於「激進勢力」的牽制。她半開玩笑說,下輪諮詢有需要將口號由「有商有量」,改為「畀條路行吓得唔得」。

林鄭顯然倒果為因,因為北京才是一手牽制住香港政改的幕後玩家,她要求「畀條路行」的對象,應該是北京當局,而非激進泛民。

政改之所以無法達成共識,完全是因為北京堅持以嚴格的篩選機制提名特首候選人,這底線全沒鬆動跡象,即使較溫和的「學者方案」北京也不願接受,更遑論給溫和泛民任何妥協空間了。為配合北京鷹派當道,民建聯提出了一個極左方案,林鄭對這方案的反應亦最正面。整個政改諮詢早已一面倒,有了預設立場,其他稍帶民主成份的意見都被排斥,試問不同黨派有何可能達成共識?

另一方面,大律師公會也就政改提交了意見書,否定了「公民提名」。特區政府對此似乎頗感寬慰,律政司長袁國強說大律師公會「以事論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亦讚意見書態度持平,具參考價值。不過該意見書的重點並非否定「公民提名」,更重要是強調提名委員會毋須參照選委會四大界別組成,建議當局引入一套規則,確保全體選民都能公平參與,例如由選民選出大部分提委會成員,廢除公司或團體票。

假如提委會是由民主方式產生,不受小圈子操控,一切都迎刃而解,「公民提名」亦沒有必要堅持了,但問題是北京一定不肯放手,因此大律師公會的意見只為當局否定「公民提名」提供了彈藥,難有正面作用;北京一天不放棄非民主的篩選機制,政改討論始終都會受牽制而不能寸進。

《香港評說》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