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9.25

《蘋果日報》

真.對話須從焚燒國旗的仇恨入手
在過渡後香港出生的一代大都對共產暴政沒有他們上一、兩代的第一手認識,按理不應有黨媒說的仇恨,以致不惜「背德違法」侮辱損毀其權力象徵。然而他們都親睹共產黨擘大眼講大話而面不改容的品性,深知那面國旗代表的政權跟他們擁抱的自由、開放、民主普世價值對着幹,由是深惡痛絕。果是要和年輕人溝通對話,林鄭又焉能迴避他們藉着侮辱損毀國旗、國徽所宣示的道德價值取向?不正視箇中對言而無信暴力政權的仇恨,積極回應反映自由、開放道德價值觀的五大訴求,又何以言對話?真.對話須從焚燒國旗的仇恨入手。

《東方日報》

工貿樓市瀉如注 毀經濟人人皆輸
林鄭是罪人,暴徒則是人民公敵。港澳辦警告反中亂港分子在搞「顏色革命」,並指恐怖主義的苗頭在此處出現。示威者每天鼓吹借鏡烏克蘭的革命片,要香港向烏國取經,遲些日子不排除再進一步向「顏色革命」的前輩國家看齊,人家經歷「阿拉伯之春」如今仍未回復元氣,香港經歷「暴亂之夏」,現在陷入秋殺,經濟寒冬即將降臨,內外交困、自毀長城,人人是輸家,路有凍死骨之日不遠矣。

《明報》

香港求活路 先處理心路
鄧小平談及香港「50年不變」之後的情况,表示「50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香港的地位不變,對香港的政策不變……相信我們的接班人會懂得這個道理」。現在離2047年不過20多年,反修例風暴折射不少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未來的憂慮。有捨始有得,中央與港人要重回互相信任多於提防的軌道,必須採取實際行動,盡量讓對方安心。港人希望中央多聽港人意見,延長「50年不變」的保證,中央亦需要香港主流社會保證不搞港獨。中央以大事小以仁,香港以小事大以智,「一國兩制」才有機會朝健康方向發展。

《星島日報》

社媒巨企偏頗 港府應提交涉
社媒影響力已經超過不少政府,掀起「阿拉伯之春」的突尼斯「顏色革命」,推特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連歐美政府都對社媒營運大表關注,涉及用戶私隱、虛假消息、散布仇恨、壟斷經營、操作欠透明等多方面。英國國會一份報告更表示,不容臉書等公司如「數碼強盜」,要加強監管。德國去年一月就通過法例,重罰一些不刪除仇恨言論的網企,導致臉書大增檢查人手。

現時在本港最流行的社媒平台全是由美國巨企經營,在反修例風波中的表現,是這些巨企同時擔當場主和球證角色,寬待一方大打茅波,卻趕另一方出場。政府不應聽之任之,應該提出嚴正交涉。

《經濟日報》

內地減息與否 關鍵還看就業
中央暫不急於減息,因手頭可動用的財政政策的空間比外國大。內地財政赤字低,國際金融協會指內地政府負債佔GDP比率去年為37%,但有外國機構估計為50.5%,仍低於歐元區的80%、美國的106.1%和日本的238.2%,讓內地今年可大手筆地減稅降費逾2萬億元、增加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來谷基建、推行刺激消費20條等措施。

內地經濟三頭馬車增速確在減弱,惟總理李克強早前重申,只要就業穩得住,增長速度低一點都可接受。今年首8個月城鎮新增職位達984萬,已完成今年目標89.5%,故相信中央正在觀察一連串穩經濟與就業措施的成效,在經濟增速尤其就業仍能穩住下,可能仍續拒絕跟從環球央行減息的誘惑。

《信報》

硬脫歐風險稍降 約翰遜危機驟增
約翰遜目前的處境十分尷尬,黨友眾叛,胞弟親離,英國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辭職並且退出保守黨,不滿的是約翰遜把二十一名倒戈黨員開除黨籍,喬.約翰遜(Jo Johnson)身為弟弟也與之割席,辭任商業、能源與工業策略國務大臣及下議院議員職務。首相繞過國會的計策被廢了武功之後,還可以怎樣兌現如期脫歐的承諾?若然約翰遜始終無法跟歐盟達成新的協議,那麼他唯有發動一場非比尋常的「不合作運動」,不惜違反下議院的規定,拒絕向歐盟提出延期申請,他早前曾經講過「寧願死在溝渠裏」,也不會「乞求」歐盟又一次延長英國的脫歐期限。這樣做的話,等於再度違法,有機會被控告藐視國會,最壞情況是鋃鐺入獄。

《大公報》

暴力就是暴力 為何反對派搞雙重標準?
鄺俊宇昨日見記者時說,自己被打是「國際醜聞」;那位曾兩度咆哮要林鄭「去死」的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更是一副悲天憫人之狀,聲稱:「不要被仇恨蒙蔽我們的眼。」然而事實在說明,真正的醜聞,是大量平民被肆無忌憚的暴力對待,而號稱「民主」的立法會議員竟然集體無動於衷;真正被蒙蔽雙眼的,不是被暴力威脅的市民,而是眼下這些唯利益、唯外國勢力至上的反對派。

反對派不是說「不篤灰、不割席」嗎?只要一天他們不與黑衣暴徒切割,他們今日一切譴責暴力的言詞都是蒼白無力的。對暴力的雙重標準,終將反噬其身!

《文匯報》

政府市民對話:全面正視深層問題 講清是非構建共識
香港出現的亂局,是經濟民生、政治文化等不同方面深層次問題的共同作用的後果,這些深層次問題不解決,香港的撕裂、對立不可能彌合。不可否認的是,既然深層次問題廣泛、嚴重,要解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奢望靠幾次對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相反,對話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甚至對立的意見,對立是必然的,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迴避問題,無視問題及其背後的真相與是非。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Respect for national flag is not optional
Admittedly Hongkongers, despite 22 years of reunification with China, still score low when it comes to national identity. Even more worrying is the involvement of youngsters in the recent actions against flags. This underline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does not bode well for the fu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