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John Wick之芭蕾殺姬》還是《殺神》格局。這一次故事多了一份信任和規則。電影常言世情不道,我們必須突破規則,但不斷地對規則提出質疑的當兒,最後我們守還是不守,電影卻保持緘默。畢竟,這是因地因時大不同的猜想。
電影時間值似乎停在子夜前之1156?即十一時五十六分,還有四分鐘便是子夜。本人以為,這四分便是電影的關健所在。因為,如上述,這是守不守約定的重中之重的界線。
《殺神John Wick之芭蕾殺姬》(From the World of John Wick: Ballerina)由懷斯曼(Len Ryan Wiseman)執導。該片為《殺神》系列電影之一,今回重點落在「芭蕾殺姬」。這也是一個有關復仇的故事。故事本身並不複雜,父母親為了我們的自由的未來,先後犧牲來成就自己,但為人女兒,又豈可屈曲求存,復仇還是我們的終身任務。
復仇之背景則源自一個組織或社會制約。這位女兒之父母親是一個秘密殺人組織之成員,生下這名女兒,女兒出生便注定成殺人社會之一員,受到這個社會之制約。但正如電影中所言,這個社會是邪教異端,當中不少成員均有著脫離組織之想法,電影中意欲逃離組織者又豈止女主之父母。
哲學家波普爾(Karl Popper)曾指出,封閉社會團結緊密,強調非我族類,正如女主之父親原來是非我族類,但因為其母親之原因,破格受納,詎料非我族類之心跟同類還是不同,有著不一樣之想法。同時每個社會都有著自各的約俗成的制約,這份制約因為年月日約得更加牢固,成為所有成員的生命意志。無論是社會或組識之成員,還是想法接近之社會,彼此之間有著一種東西來維持平衡,這是信任與承諾。信任得以維持,就是他們之間承諾。
電影尾段之場口情節,講述殺神接到任務,前往敵對陣營「處理」女主。但兩大殺人陣營本來因為女主闖入而面對全面戰爭,但他們互相午夜前若然成功「處理」拆局,便前事不記,相安無事。殺神便是這次干戈之關鍵者。結果,正當殺神決定是否開槍射殺女主,千均一發之際,殺神看看手錶,顯示時間為1146,還有四分鐘才午夜,他決定留手。殺神事後報告上司,上司接受殺神之「處理」,因為無論兩大陣營,對女主而言,還是守著午夜之承諾,至少對於女主組織而言。其實,敵方早已違反承諾,因為他們答允子夜前不參戰,他們率先爽約,未有嚴守承諾,其主腦最終身亡,這是他失約的必然結果,也是一種宿命。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林援森博士
影評人
(筆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