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新聞評論課室港聞社會議題

鏡頭下的事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一張敘利亞男童伏屍在土耳其海灘上的照片,讓世人流下眼淚,同時讓難民問題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回到各國圓桌會議的議程表上。

有時,新聞圖片就如一顆拋入水中的石頭,能夠泛起一波波的漣漪,引起巨大的迴響。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不論文字描繪得多天花龍鳳、描寫得難民的處境多可憐,也不及一張圖片震撼人心。敘利亞男童伏屍的照片,儘管沒有聲音、沒有動態的畫面、沒有觸感,但男童靜止的身軀、那張已不能發出丁點聲音的嘴巴、冰冷的身軀,仿佛已透過照相機的鏡片,映照在我們身旁。讓我們知道難民問題確實存在,同時有多少人正為此煎熬。

同樣地,1984年,有攝影師在巴基斯坦的難民營拍攝了一張名為《阿富汗少女》的照片,並刊登於1985年的《國家地理》雜誌,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阿富汗少女》碧綠色的瞳孔散發著她的不安,還有對戰爭的控訴,予讀者深刻的印象,最後更成為阿富汗婦女和兒童苦難的象徵,令世界關注阿富汗弱小的生活困境。

照片,就是通過畫面把我們的眼球吸引著,同時提醒我們地球另一邊廂正在發生的事情。

引來熱議的新聞圖片不一定是嚴肅的,像是在2月引起廣泛討論的變色裙,有報章刊登了一條橫間的雙色裙圖片,不消兩天便成為全球熱門話題,有人斬釘截鐵說裙子是藍黑色的,有人質疑應是白金色的,如報導內沒有附加裙子圖片,莫說是甚麼顏色,讀者連裙子的影子亦看不見,報導便僅是陳述世上存在變色裙的事實,就變得平淡無味了。

早前盧寵茂在港大倒地一事被網民瘋狂改圖,改成電影海報、名人相片等,不少報章亦有報導事件,唯有附圖才會令文章更富趣味性,引人發笑。這均說明一圖勝千言,新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均有圖才豐富、完整呈現。

在這個快餐式的時代,任何事情都是講求快速和有效,報導如何在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黃金幾秒鐘內,吸納讀者眼球?在報章仍是黑白的年代,至今天發展成網媒主導,報導不但沒有淘汰圖片一欄,更發展成圖片比文字版面更大的現象。到底一份報章能否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或許新聞圖片便是其中的關鍵。

資料整理及寫作:蔡培炘、梁皓怡、汪綽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