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翔專欄

3D電影潮流看法

記得小時候,我看過一套由明珠台播出的立體電影《尼斯湖水怪》,那時需要由隨《香港電視》免費贈送的一副立體眼鏡,是紅色的色紙貼在左眼,藍色貼在右眼,當年的立體質素比較差,媽媽更說﹕「為什麼沒有影像呢﹖」我、哥哥和爸爸看得興高采烈之際,媽媽便意興索然。我特地脫下眼鏡,真的有種暈頭轉向的感覺,並不好受。

去年暑假,我看過一套3D動畫《荒失失奇兵3之歐洲逐隻捉》,基本上,片商不用3D,也可以令故事更生動,更有趣。但是因為片商要一窩蜂的追潮流,所以就算技術未完全成熟,也以走進這時代尖端為榮。隨即不斷地巧立名目,什麼鐵達尼號沉沒100週年,隨即順勢推出鐵達尼號3D版,侏羅紀公園又有3D版。片商又乘機大賺一筆了。

這個3D電影潮流方興未艾,但是這個潮流也要天時、地利、人和而促成,首先荷里活片商大灑金錢,改善3D電影技術,看看占士金馬倫的《阿凡達》,讓你更投入3D電影的幻想世界,讓你的想像力無遠弗屆,盡情發揮。由於荷里活電影制度完善,有更多人願意投身電影動畫行業。李安憑「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奧斯卡奪最佳導演之後, 3D電影不單升價十倍也不止,連帶台灣的旅遊業也興旺起來。

所以連香港某一些的武俠電影,也變成 3D電影,《西遊降魔篇》、「錦衣衛」等等,它們都要經過內地的電腦加工,數之不盡。但是,如果香港的 3D電影需要經過內地的電腦加工的話,香港片商因為內地資源豐富,但是審批制度過於嚴謹,香港片商為了遷就內地,而過度地向內地市場傾側,扼殺創作的「自由度」。

然而,3D電影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是純愛情文藝的電影的話,鐵達尼號沉沒的災難除外,是沒可能使用3D電影,那因為片商要一窩蜂的追潮流,變成為3D,而3D。也變成只有科幻、武俠、奇幻、動畫等,才可以有機會變成3D電影,要知道,「牡丹雖好,都要綠葉扶持!」3D的技術只是綠葉,一部電影的核心,始終都是劇本,假如劇本空洞無物的話,就算幾多3D的龐大場面也是徒然。而3D電影,有機會變成片商的噱頭,但片商的盈利,未必會盤滿缽滿,那是得不償失的。

剛才說過3D的其中一點「局限性」,而另外一點的缺點是,我們現在還未可以用「肉眼」直接看3D電影,因為如果用「肉眼」直接看3D電影的話,人的「肉眼」與腦部不能承受太刺激的光源,人看3D電影時,眼睛裡的影像,便會變得散亂,人的眼睛繼而會覺得暈頭轉向與疲勞。所以我們要用3D眼鏡,才可以欣賞3D電影。而且,3D電影的價錢,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形成了一種「階級歧視」,因為赤貧如住在籠屋或劏房者,根本永遠沒可能欣賞3D電影。以香港中產家庭的影音器材,最多只有藍光碟效果,3D電影對於家庭是件遙不可及的事。

所以,3D電影讓片商和旅遊業賺錢,但由於技術尚未成熟,現代電腦技術已能夠不採用傳統雙機「拍攝」,使用CGI電腦特效製作3D電影。欣賞時需要配戴合適的立體眼鏡。蘇聯曾在70年代開始研發肉眼直接觀賞3D電影,可惜,暫時未能成功。以致不能直接用「肉眼」看3D電影,希望未來3D電影技術成熟後,可以直接用「肉眼」看3D電影。

既然,3D電影的「普及程度」是如此狹窄,那電影是否就此停滯不前呢﹖,非也,要知道,科技是日新月異的,現在已經有4D超立體巨幕影館,Sony推出4k電視。相信不久的將來,有4D超立體巨幕影業蓬勃之下,我們在家裡有機會,觸摸電視立體巨幕,可以像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米奇幻想曲」一般,在4D劇場影院中上演。賓客可用肉眼,便可欣賞各迪士尼經典電影的歌曲和情節,提供香氣、吹風和水花等另類感官效果特技。又或者像電影「星球大戰」的情節一樣,主角可以「隔空」和尤達大師的「模擬影像」對話。這不但應用於3D電影,還可以應用在「視像會議」之上,那你只需安坐家中,無論工作與家務,也不假外求了。

然而,這麼龐大的4D超立體巨幕和器材,費用一般會非常高昂,一般家庭通常都負擔不起,所以,片商跟3D電影的開發者,可能需要考慮如何降低開發成本,從而令票價降低,或者令家庭購買器材的成本大大降低,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當更多人可以接觸3D電影的時候,未來世界的創意工業,便會更加蓬勃。

作者簡介:

蔡文涵,文采風流的文,海量汪涵的涵,一個金牛座40歲傻佬。喜愛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總之是中國古代的事都有興趣知道,看書、寫作,打機、看電影、上網、聽歌、唱k、睇波,喜歡獨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