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生活文藝欄社會議題

金像獎真普選 一人一票難操控

眼見中國國家隊的世盃夢幾乎毀於香港之手,他們便馬上限制香港球員北上,原來這種輸打贏要的風氣已經南傳香港——具爭議的《十年》贏得金像獎最佳電影,馬上引發不少親政府的投資者、製作人不滿,更有人批評「第二輪投票機制容易俾人操控,先至會出現非理性嘅賽果出現。」

相信看官如有一般智力,應該都能發現句子的荒謬。評選一共分兩輪,首先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一百人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不合資格者的提名會被取消;第二輪則由「第二輪五十五人專業評審團」及金像獎13個屬會會員,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會員選出得獎者。最佳電影方面,「第二輪五十五人專業評審團」佔55%積分,13個屬會及CASH會員, 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則佔45%。

再翻查資料,截至2016年1月,單是CASH已有超過3000名會員,可以想像第二輪投票的選民人數之多。根據簡單的邏輯推算,要控制(最少)3000人容易還是55人容易?如果一人一票選舉仍然「容易俾人操控」,難怪特首要由小圈子選出。但莫說特首,香港人連選港姐投票都要先過專業評審一關,但選出來的結果又往往差強人意,專業評審才是最有機會被操控吧。

參考外國奧斯卡獎,以今年為例,改篇自真人真事的《Spotlight》肯定不是最好看的一套,但電影背後的意義深遠。同理,雖然《十年》的製作人都承認電影有不足,但戲中的內容漸見於現實,可見其反映時代的能力。若論偉大,絕非矯揉造作的《五個小孩的校長》乃至《葉問》系列可比較。所謂「大熱」的《五個小孩》一獎未得,但橫掃7獎的《踏血尋梅》,其導演翁子光也認輸了,他人應該無話可說。如果只因為50萬預算便否定其製作水平,那麼《低俗喜劇》只用12日拍攝 ,而鄭中基只客串3日便贏得最佳男配角又是否合理?(黃百鳴說《十年》獲獎是「笑話」,但他仍未看過《十年》。這種幽默方式,其實比他現在拍的所謂笑片更好笑。)

其實,《十年》由上映到獲獎,一直都是「政治騎劫專業」,否則一齣50萬成本卻獲超過600萬票房的港產片,就算不叫好也算叫座,但只有6間戲院上映。如果不是政治原因,戲院老闆又怎會有錢不賺?

《十年》票房報捷兼獲獎,反映所有打壓都是徒勞無功,只會適得其反。畢竟在新一代眼中,有親共報章社評「加持」的,做相反便代表正確,正如特首煞有介事批評《香港民族論》後,反令社會更好奇,馬上搶購來看個究竟。眼裡只有中國市場的香港老闆也許永遠都不會明白,要退出金像獎也沒有問題,少一兩部爛片,或許更能保住香港電影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