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今天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蔣旻正:多角度思考通識名存實亡(馮芷瑩)

蔣旻正(阿蔣),是一名中文科導師,也是一名區議員,為了珍惜香港和保護學生而踏上從政之路。他對於教育局在二月初提出建議改革核心科目,有感當局以政治操作凌駕教育。

記者:馮芷瑩(封面圖由受訪者提供)

無視業界 執意改革

在私立學校擔任中文科導師的「阿蔣」表示,教育局重提刪除中文聆聽卷與說話卷一事完全是一意孤行、罔顧業界及公眾意見的做法。他表示,教育局似乎不打算與業界商討,執意硬推改革。

「阿蔣」在大型補習社擔任中文科導師(馮芷瑩攝)

擔任北區區議員(鳳翠)的「阿蔣」早於參選前,在教育局首次提出有意刪除中文聆聽卷與說話卷時,已聯同多個教育團體發動一人一信,要求延長諮詢期。當選後,他在北區區議會提出動議要求教育局保留兩卷,當時議䅁獲得通過,包括當然議員(鄉事委員會主席)及民選議員在內的議會沒有收到任何一張反對票,可見各派別對此意見一致。其後教育局回應指,已收到十一萬份意見書,雖然意見書的立場沒有公布,但他表示相信至少八成甚至九成意見是要求保留兩卷。

暗藏伏筆 有跡可尋

蔣旻正說教育局一早已打算改革,無論是2016年聆聽卷與綜合卷的合併,還是2018年起在閱讀卷增設範文,皆為是次改革鋪路。聆聽卷與綜合卷的合併令聆聽環節在中文卷所佔的總分比例大減,先是降低重要性,然後便是將整卷刪除。

借助疫情 開創先例

連同今屆文憑試,考評局已連續兩年以疫情下難以安排口試為由取消中英文兩科的口試。「阿蔣」相信,這是令大家「慣」的手段,日後便能以此作為先例,讓業界產生考試缺少說話卷也沒有問題的錯覺。

他提到,減低考生互相感染的風險,並非只有取消口試一個做法,反而調整考試時間,讓考生有更多時間慢慢發言,已能起減少舌劍唇槍、口沫橫飛的作用,風險絕不比在餐廳脫下口罩吃飯更高。

「阿蔣」表示,曾要求考評局承諾取消口試只是因疫情特別考慮,待疫情受控便會復辦。可惜考評局支吾以對,他有感考評局是想將取消口試與刪除說話卷混為一談,令一切變得順理成章。他感嘆「要消滅一個民族、消滅一種文化,先消滅它的語言」。

阿蔣又提到,考評局作為獨立機構要自負盈虧。由於出生率下降,近年考生數量急跌,考評局的經濟問題或成難關。他認為,教育局有權拒絕資助考評局,暗地裏推動考評局研究大灣區考試以增加報名費收入,達致收支平衡。他表示,若將來大灣區開辦文憑試,是次改革將令內地考生大大受益。

他說現時聆聽卷與說話卷可供考生選擇以普通話應試,但因內地高考只考閱讀寫作,內地考生不擅長聆聽與說話卷,改革後的中文科相信會為內地考生帶來優勢。他承認有關改革難免惹人思考事件的關聯。

通識教育 朝令夕改

「阿蔣」表示,四個核心科目中,通識科遭最大改動絕對是政治考量。當年「三三四」學制改革預期通識教育會長遠發展,業界更增加通識教育的學士學位去配合發展。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以多角度分析事件,怎料在推行九年後便因政治因素而被打壓。

他又指,從歷史科取消「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一題開始便埋藏伏線。歷史科與通識科皆是人文學科,思維方式、提問用語、或是答題框架都可以相通,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答案應是只有弊沒有利,已經褫奪討論空間,脫離人文學科教授凡事皆有兩面的重點,打壓全面思考的能力。

國民教育捲土重來?

對於通識教材被審查,不利中共統治的內容一概被刪除。阿蔣表示,這是教育局的第二步,審核為名,打壓為實。第三步便是透過改名、更改課程框架,以通識教育為名推行國民教育。他提到,考核的問題不會再有立場題,只要求學生以預設立場答題,圍繞多角度思考的通識已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