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DEBUT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舊香港文化──街頭鐘錶匠的生活 (黃玲燕)

頭戴紳士帽、一身西裝打扮的鐘錶修理匠佘永盛,是觀塘裕民坊的「地標」之一。

他風趣健談,熱愛鐘錶,一遇到帶來手錶損毀嚴重的客人便會開始鼓譟:「你要當佢哋(手錶)係老婆,攞嚟錫架嘛!唔係妾侍!」

他亦坦言自己會「揀客」,對客人有要求:「有啲客好衰架!拆開咗隻錶先嫌貴話唔整,轉頭格完價又拎返過嚟,有啲就問東問西,驚我技術唔好,我就唔做佢生意!大佬呀!擺成三十年檔都唔信人,唔係街邊檔就係低下架嘛!」他認為自己只是用最廉價的方式服務街坊,不應該因而被貼上「低級」的標籤。而在訪談期間,有位客人忘記付款,刻意回頭付款並致歉,他亦笑着說:「唉呀!我都唔記得添!最緊要大家開心!」──他「揀客」的要求就是「互相尊重」和「大家開心」。

這位在時代巨輪下,堅持用滿佈皺紋的雙手賺錢、服務街坊的鐘錶修理匠,因為在2009年需要陪同病重的首任妻子往內地就醫,經常往返中港而錯過食環署的街頭工匠普查,縱然攤檔一直符合獲發固定攤位小販牌照的條件,至今仍然未得到發牌。作為一家經濟支柱,仍需要照顧小學五年級兒子的佘永盛,能否取得合法資格,以自己的技藝繼續賺取穩定收入,仍然是未知之數。

攝影丶採訪及圖片編輯:黃玲燕

在街道旁邊的小檔口,往往埋藏着一種歷史價值,願意特地光顧或了解的人,卻愈來愈少。在現今世代物質主義的帶動之下,鐘錶損毀,寧願買新的,都不願意維修。

每日中午之前,佘永盛便會推出流動檔口,搭上充滿鐘錶零件的膠箱和拿出一大堆修理工具,再於木板牆上掛起電線,預備晚間需要使用的燈泡,和掛上全日唯一的營業伙伴──收音機一部,為全日的工作做好準備。

每當有年紀較大的人光顧佘永盛,他一定會詢問對方「邊度鄉下」,然後大談往事。他亦表示數十年來在街邊看着一個個「鄉里」老去,時常都會感概萬分。

佘永盛的身上總是有四隻錶。除了因為款式特別丶有紀念價值等原因之外,還有幫助客人「對錶」之用,完全「錶」不離身。

著重形象的佘永盛,採用亮麗的紅色絨面托盤展示不同款式的錶帶,供客人選擇,可見他對鐘錶的尊重和一斯不苟。

佘永盛在午飯時間遇上老朋友,一起閒談。縱然已經年過七十,與人「打牙骹」時還是精神奕奕。

佘永盛在裕民坊經營超過10年,2019年因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而衍生的「告別裕民坊」活動亦有參加,早已成為觀塘的靈魂人物。

除了鐘錶維修的同門,佘永盛與其他街邊檔的檔主亦有交情:他會在檔口綁上顯示「如何尋找『福嫂』補鞋檔」的氣球,這種久違的人情味令人難忘。

佘永盛的臉龐,臉上皺紋反映歲月痕跡。

手錶的零件非常細小,需要百分百的專注去對待:「如果隻錶對客人有紀念價值,比我整衰咗就麻煩啦!」佘永盛亦表示細小的零件組合和運作,例如齒輪的互相配合丶上鏈過程是他認為機械錶最有欣賞價值的地方。

佘永盛每日都會在街邊擺檔至少十個鐘,夜幕籠罩後,他依然會在鎢絲燈的照射下靜靜地專注丶沈醉在鐘錶維修工作之中:「唔鍾意返工就望鐘等放工,鍾意返工丶鍾意整錶就覺得每日都唔夠時間。」

佘永盛分享頭上的放大鏡於記者試用,以上為戴上放大鏡之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