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窮遊生活文藝欄

日本婚禮

作者/攝影:李遨然933248A

日本婚禮

日本人的婚禮,我有幸出席過幾次。說「有幸」,不是因為客氣,而是日本人的正統婚禮,既隆重又講究,如與閣下不是深交,是不會被邀請的。收到請帖,的確是榮幸。日本婚禮,嘉賓人數不多,大約只有三十至六十人左右。六至八圍延,每圍只坐六位賓客。新娘及新郎不與父母同枱,在宴會廳前方有一張長方形桌子,像記者招待會的格局,新人面向賓客而坐。假設五十人的婚禮,即男女雙方就要作出決擇,選出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二十五人出席自己的婚禮。貴精不貴多,一般出席的嘉賓包括雙方家長及親屬、青梅竹馬的好友、同窗至友、教授、現任上司、深交的工作夥伴等。

日本的婚禮,宴會規模不大,但費用不菲。如選用有規模的酒店或公司包辦,當天有一組人員專責所有細節,整個流程由一個宴會管理人統籌,細節一絲不苟,非常專業。何時引導賓客安靜下來,何時製造高潮、何時鼓掌,氣氛和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日本的服務貴,就是它的水準高。當然,這與日本民族特性有關,合作能力和自我克制的個性,令她們成為一群很好帶領的賓客,整個婚禮流程就容易變得順暢而得體。新人及雙方父母,當天只需按時出席,換衫、鞠躬及微笑就是了,餘下時間就請靜靜的享受音樂演奏及美酒佳餚。

出席婚宴,賀禮不限,但有一個傳統,賀禮的第一位數字要單數,單數除不盡,寓意新人永不分離。個人出席的話,即賀禮為一萬、三萬、五萬日元或以上,如此類推。不過,假如你去過日本人高雅而細緻的婚禮,大概可以想像,給一萬日元賀禮實在是說不過去,每位三萬日元或五萬日元應該是「合理」,當然還要看交情。

對香港人來說,出席一個婚宴,動輒花港元二千至三千元,匪夷所思;不過,日本的新人,卻總是心存感激的「邀請一位補貼一位」,相信日本民族沒有與賓客斤斤計較的傳統;因為,日本婚禮的花費,根本與「賺錢」絶緣。至於,其他關係良好的朋友,會被邀請出席婚禮第二派對,是完成正式婚宴後與同輩的聚會。這個派對,任何朋友也可參與,父母或長輩大多不會出席。我覺得,日本婚禮後的第二派對,是種文明構思,因為,費用不需由新人負責,出席者要交入場費,據說大概每人三千至五千日元左右,主要用於酒精飲料和小食的支出。

日本婚禮

每次出席日本朋友的婚禮,我都深受感動。小規模而優雅的宴會廳,高規格的餐具和食材,客人賓賓有禮,盛裝出席。每位來賓都是兩方家族重要的人,對禮儀看得很重的日本人,婚禮的細節多方面從賓客的角度去考慮。坐位編排方面,雙方父母及家族成員都坐在離新人最遠的延,朋友及上司等沒有親屬關係的貴賓,則被安排坐在最近新人的延,當天地位比家人還要高。

前一陣子,我家出席了一個在沖繩島舉行的婚宴,相信座上賓客均要請假赴宴。與我同桌的夫婦就專程從歐洲奧地利來到沖繩島。聽說,主人家有感賓客大費周章,已通知各人不用做禮;我們一家三口佔據人家三個座位,而且是藉機去渡假,當然不好接受別人的好意,一早把賀禮放在漂漂亮亮的日式封包,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事後,賀禮真的被退回,而新郎的父親把一個信封放進我們的禮物袋內,回家後才知道老人家在信封內放了現金。據說,有部份日本父母體諒賓客的旅費,會私下代表孩子給來賓回禮,金額大概是新幹線列車的來回車票。回來東京後,新郎的媽媽還寄來了親筆道謝信,還附上老家出産的高級大米。

日本人暖暖的心意,温柔、含蓄、細膩。

 

作者簡介
李遨然。生於香港,現居東京。 香港樹仁學院管理系畢業,英國伯明翰大學工商管理系碩士,主修國際商務。曾於香港從事公共關係、市場推廣、翻譯及國際貿易等工作。 數年前與日籍丈夫移居東京,發現在日本生活有很多潛規則;就是看不清,生活才變得有趣。不少人鍾情日本,對她存著很多非真實的幻想;能與讀者分享東京生活的浪漫與現實,欣喜雀躍。
www.oyintokyo.blogspot.jp/
www.facebook.com/Oyinto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