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小品文章生活文藝欄

投入過,所以也傷得深

愈喜歡,投入得愈深,受傷也愈深……

老實說,中六那年明報校記的體驗,令自己對記者這行業有點敬而遠之。是這個部門令我重新接觸傳媒這一行。

說來好笑,起初我以為應徵的是港聞/財經版的兼職記者。但考寫稿時才開始感到奇怪,到採主問何時可以上班,才忍不住確認自己將會跑哪條新聞咇(Beat)。換來的,是採主想不通的一句:「娛樂囉。」

就這樣,自己開始跑娛樂,偶而和資深記者做專題採訪。娛樂圈,的確是個花花世界,想不到卻連採訪也不簡單。

「你邊間㗎?」回答後,文字記者瞥着手中的攝影機,一邊被拒絕一邊被定性為電子傳媒。等到電子傳媒圍訪,又一句「你邊間㗎?」和拒絕。然後知道自己就像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孤兒仔般,要等到最後乞個單訪。

那段日子,很輕鬆也很郁悶,很久沒有留意娛樂,就連當時很紅的「為咗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的女主角也不認識。不過也學到不少,看着同事舞弄那部攝影機,才知道縮放還有很多玩法。

碰到同公司的資深記者,偶而談起港聞記者的不屑也覺得受委屈。記得有次,系主任天爺說:「新聞就新聞,娛樂就娛樂,無娛樂新聞嘅。」那刻不明白,為甚麼要這樣鄙視娛樂記者?

有次,替資深記者拍攝,終於提起膽子在空檔時,提了些自己感興趣,和覺得有新聞性的問題。同事和受訪者的反應有點驚喜,大槪是受到那讚賞的眼神鼓勵,之後出活動採訪前也會做準備,而且盡量爭取做到單訪。

到部門轉型,由娛樂變為港聞記者。說是轉型,其實大家都知道,根本還未找到定位,一切都還在摸索和嘗試當中。這個新媒體,基本上點擊不高,有時候拍了很多片,因為人手或時間不足,最後用不到或者直接不出了。

回公司,常常凌晨一兩點才出到旺角,然後再等不知多久才輪到小巴回家。低薪,工時長,無車船津貼,不過這裏自由度很高,每一條咇也有機會接觸到,甚至可以提案做自己的專題。

同事也很友善,絕不吝嗇教人,看到剪接同事的技巧很想學,解釋完看着我一臉茫然便笑着再三示範。又會提議,甚麼情況可以用甚麼拍攝方法。到自己嘗試包故仔,又會提點應該怎樣寫稿,應該怎樣找出新聞點和不同角度。

縱使偶而有令人氣餒的狀況出現,甚至熟悉臉孔逐漸消失,還是繼續留在這裏。甚至看到有問題,會主動提出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做得更好。

其實我知道的,我就只是個兼職,我也知道這裏要的只是Cam Man(攝影師)而非Reporter(記者)。舊同事偶而讚賞自己很努力,行家奇怪我為何需要搶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想做得更好,所以要求自己多點。

看到終於有咪牌,看到大台播新聞有那個標誌,自己感到很開心甚至感動,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可能太誇張卻真的有股看着女兒慢慢長大的感覺。

可惜,太投入,或許覺得,自己付出多了,就會把自己放大吧,忘記了自己是甚麼角色。你就只是個兼職,只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如果你週六日上不到班,那麼就讓其他取替你的位置。

看着其他機構的薪酬待遇,聘請兼職的要求,採訪人員的質素。回望自己的薪水,待遇,付出……快兩年了,換來的就是一句:「如果唔得我就俾位人哋。」

哈,說到底還是食鹽太少,哪有人把自己看得這麼高,區區一個兼職還以為自己是甚麼東西呀?真是荒謬。

最後一年,還是清醒點,多讀一點書,趁還是學生,享受一下這校園生活嘗試點新事物吧。

撰文:非心
投稿日期: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