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大學生申請公屋絕非放棄自己

public housing【社會議題/魯述文】我是公屋居民,也在大學讀書,但我沒有放棄自己。

今天打開報章看到一則新聞,滿頭自髮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稱,「大學生畢業申請公屋是放棄自己。」這番話嚇了我一跳,他憑什麼可以這樣說?

我身邊的同學今天在飯堂圍在飯桌,討論得最熱鬧的話題,就是這句申請公屋等於放棄自己的話。

毋須多解釋,不同意陳振彬的人,佔壓倒性大多數,同學們認為,「大學畢業才去申請公屋,就是放棄自己,應該18歲入大學後即刻申請,到畢業後還可以花一、兩年不找全職,讓入息符合申請及盡快獲編配上樓。」

大學生申請公屋是否浪費公共資源?同意的人認為納稅人每年花數十萬元培養一名大學生,畢業後就應該找一份好工,報答社會。不同意的人認為,現時的公屋申請條件沒有限制學歷,大學生申請公屋是「按本子辦事」;而且最近兩年私人住宅的房價升幅驚人,即使畢業數年的大學生亦難以負擔,所以申請公屋是「合情、合法和合理」。

queue

年前曾經有消息指政府有意限制大學生申請公屋,以縮短輪候冊,後來知悉只是個別立法會議員於討論大學生申請公屋的議題時,議員提出來的;運房局官員後來澄清,指政府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為公屋是讓有需要人士申請,大學畢業生、中小學畢業生也可以申請,到編配上樓時,會審查申請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如果符合,可以揀樓。

陳振彬的訪問見報後,引來迴響,他澄清指「放棄自己論」,只是引述其他人的說話,「(訪問)出咗街先知係咁」,自己並不是這樣的意思。雖然他矢口否認,但從訪問的上文下理分析,他是同意這個意見才會說出口。

香港住房價急升,要追究上任特首曾蔭權,他完全將建屋工作交給私人發展商,公屋興建數量也是新低,居屋是完全沒有,2008年當美國發生金融海嘯需要採取量寬(QE)救市,令到大量資金在國際市場遊走,並且炒起香港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