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話編輯推介

填海,再出發?

如上圖所見,相隔六年,東涌大不同。

上世紀90年代,東涌新市鎮落成後,至今未有新的新市鎮落成;建屋需要土地,地從何來?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 2018年2月5日 舉行填海及前期工程的動工典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動工典禮致辭,指出此乃近年數一數二的大型土地擴展計劃,填海造地不涉及居民拆遷,能在短期內幫助解決住屋短缺問題。

他表示在擴展計劃當中,公營房屋佔總落成住宅量逾6成。隨著港珠澳大橋、屯門赤臘角連接路、機場北商業區等基建陸續落成,「東涌東」將會成為北大嶼山的商業樞紐。

另外,工程項目是首項使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政府工務工程,可減少對水質的影響。

在動工典禮前一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填海,再出發》為題發表網誌,指出「填海造地在香港已有百多年的歷史,是香港受地理限制之下增加土地供應、推動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陳茂波認為,當年沙田填海,對解決住屋問題起著關鍵作用。(財政司司長網誌圖片)

網誌又提到,現時全港共有超過350萬人居於多個新市鎮,佔總人口近一半,新市鎮的發展讓香港人大幅突破了土地不足的限制。

陳茂波認為:「但大家可有留意,我們對上一個新市鎮已經是多久以前落成?現時大家所熟悉的新市鎮,荃灣、屯門、沙田、大埔、元朗、粉嶺/上水等六個新市鎮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起來,到八、九十年代則先後推展了天水圍、將軍澳和東涌,後者因香港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等因素衝擊,樓市下滑而被大幅收縮發展規模,到2000年後更再沒有新的新市鎮落成,這也是我們現時土地供應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模擬圖。 (財政司司長網誌圖片)

網誌表明「東涌現時人口約8萬人,即使計及正進行中的項目,人口亦只會增至約124,000,遠低於現時其他成熟新市鎮如沙田(包括馬鞍山)70萬人,或大埔28萬人的規模。現時東涌許多方面的配套仍然因為受制於規模效益而未能提供,這也是東涌居民經常向我們反映的問題。」

「東涌新市鎮擴展便正好成為契機,在增加49000多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3:37)容納更多人口的同時,藉此大幅改善當區的配套設施,包括增加兩個鐵路站(東涌東及東涌西)、一個標準運動場(面積3公頃)、專上教育設施、診所、具規模的公眾街市,超過5公里的海濱長廊等,又會提供約87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作辦公室、零售及酒店發展,創造超過4萬個當區職位,方便更多居民可以原區就業,節省交通時間。」

「由此可見,發展新市鎮是增加房屋供應、改善社區環境和配套設施的多贏方案。」

東涌東填海後的生態海岸線。 (財政司司長網誌圖片)

陳茂波表示「未來香港仍有多個填海造地的建議和數個重要的新市鎮項目,例如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及錦田南。」

他相信「只要大家能下定決心,以務實和相互體諒的態度看待,填海以及新市鎮發展的成功故事便能重新再出發,讓市民得以安居樂業,為香港的穩定繁榮續寫新的篇章。」

【延伸閱讀】
增地建屋 支持填海再出發

陳茂波倡填海建新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