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5.14

《蘋果日報》

香港正步入「軍法」統治!
誰都知道,警暴不斷升級包括對新聞自由肆意踐踏早已成為香港社會最大毒瘤,而根源則是北京當權者、林鄭政府的縱容、包庇及變相鼓勵。在近一年的「逆權運動」中,前線警員濫用暴力對付市民已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可每一次出現嚴重警暴及濫權時,涉事警務人員都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制裁,頂多短暫停職就回到工作崗位,連紀律行動也沒有,更不要說正式檢控帶上法庭;例如那位在西灣河近距離向手無武器年輕人開槍的警員,例如那位在葵涌駕電單車直接撞向市民的瘋狂交通警,例如直接向路過市民、採訪記者直射催淚彈、布袋彈的警員……

《東方日報》

肺炎難斷尾 防疫早準備
必須強調,目前感染源頭不明,但港府直至昨日仍表示無意收緊已放寬的防疫措施,教育局亦表明復課日期不變,酒吧、健身中心、美容院等高危場地繼續營業,再有群組性爆發絕對不足為奇。既然政府靠不住,市民更應自救,收拾心情重新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正如袁國勇所說,只要全民戴口罩,傳播鏈很快就會切斷。

《明報》

防疫措施張弛有道 病毒檢測必須加強
今次抗疫是一場持久戰,防疫措施需要視乎疫情起伏「有收有放」,食衛局長陳肇始亦稱,抗疫工作要「張弛有道」,疫情嚴峻時要採取嚴控措施,疫情穩定則應該放寬,讓社會恢復運作。防疫措施收放,時機和分寸拿揑至為重要,當局能否準確掌握疫情走勢,正是關鍵所在。政府若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確保病毒檢測工作到位。香港再現源頭不明病例,疫情走勢並不明朗,最穩妥的做法,是展開大規模病毒檢測,除了對病人的密切和間接接觸者悉數檢測,亦要擴大社區檢測規模。

《經濟日報》

全面檢測防隱形病人 官商皆有責
就算港府無法做到全民篩檢,也應先安排衞生人員到患者所住的屋邨和大廈為居民檢測,並考慮對一些高風險行業,尤其經常與人接觸的行業,如巴士司機、食肆侍應、商舖店員等做病毒檢測,有助找出隱形病人,亦可增加市民在放寬限聚令後光顧商舖食肆的信心。
在社區個案再現下,要重新計算28天零確診才算疫情受控,相信港府會暫緩進一步放寬限聚令,對剛復業的企業會造成一定打擊。但企業在防疫上也不能完全單靠政府,自己也可出一分力。如何兼顧防疫和做生意,食肆和商場自行要求顧客戴口罩和量體溫,更成了疫下新常態。

《信報》

疫情反覆難免 調整心態打持久戰
政府對於新常態更要有周全方案。由於疫情少不免反覆,經濟民生卻不能長期停擺,須恰當拿捏什麼基本措施務必要執行,什麼措施因應不同程度疫情而調整。在宏觀層面上,口岸檢疫繼續從嚴把關,亦要顧及經濟不致長期缺氧,包括尋求與鄰近有效防疫的城市協作人流衞生安全往來,即所謂粵港澳「旅遊氣泡」安排(像澳洲與紐西蘭的協定),只要對方的民眾入境時體溫沒超標,未曾與確診人士有密切接觸,便毋須接受十四日強制隔離,希望藉此有助把市道激活。
至於微觀層面上,公眾若因「防疫疲勞」而少戴口罩,本港或可考慮仿照台灣、新加坡、紐約等,強制民眾在公共場所尤其公共交通工具上戴口罩,讓日常社會運作的安全系數提高。

《大公報》

教育亂象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
政治入侵校園,從常識科、通識科乃至語文等科目的異化可見一斑,文憑試的政治導向也是冰山一角。最可笑的是,有人以考題「保密」作為擋箭牌,拒絕批評與監督,而這不過是暗箱作業的藉口。考評局之「保密」制度,僅僅是一個幌子,否則就不會有補習名師一再「貼中」考題並遭到檢控的醜聞。考評局不僅有政治化問題,更有腐敗問題,而政治化與腐敗往往是孿生兄弟。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回歸後出生的年輕人嚮往港英時代,為什麼偌大校園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淪為「港獨」滋生的溫床,答案再簡單不過:教育病了。教育未能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培養接班人,反而為反中亂港勢力提供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血,香港不亂才怪。

《文匯報》

為教育把好關 對香港和國家負責
自去年6月至今年4月,共有逾8000人因反修例活動被捕,當中4成為學生。年輕人不珍惜自己的前途,做出喪失人性的瘋狂暴力行為,癥結正正在於長年累月受到扭曲歷史事實、顛倒是非的洗腦教育,對國家、民族和「一國兩制」充滿極其錯誤的認識,甚至充滿仇恨,走上以身試法的歧途而不自知。
教師、教材、專業考試的負責人,肆無忌憚鼓吹仇中仇警、違憲違法、醜化國家民族的言論,向年輕人灌輸極之錯誤的歷史觀、價值觀,等同摧毀香港的未來。香港教育存在問題之嚴重,絕不能等閒視之。自修例風波以來,雖揭發過多宗教師失德違規事件,但從未有人受到應有的處罰。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ider testing now essential after Hong Kong’s lates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The new cases have also prompted the government to step up testing. From Friday, airport workers – determined to be most at risk of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imported cases – will be included, and plans have been announced to extend it to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homes for the elderly and disabled.
But coronavirus disease experts contend that isolated testing does not go far enough in revealing the true extent of Covid-19 in the community; those who are carriers, but show only mild symptoms or none at all, could still pass i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