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4.03

《蘋果日報》

美國貽誤防疫時機 誰之過?
中國所謂疫情受控,完全是受政權操控,感染、死亡人數可不納入未能入院死在家中的病人,可不納入沒傳染史或病症的病人,為推動復工復產,更是一聲令下,感染、死亡人數可雙雙歸零。而世衞與中共沆瀣一氣,讓歐美低估了武漢肺炎的毒性,以致未能及早限制人員流動、及早籌備防疫抗疫物資,豈能不對美歐貽誤防疫時機共同承擔責任?美歐民間的索償行動,豈容中國裝聾作啞?

《東方日報》

全球經濟大蕭條 狂瀾既倒無力挽
抗疫無能,救市無方,紓困無力,加上環球經濟進入冰河時期,港府無法指望,香港唯一的依靠便是中國內地。隨着內地陸續復市復工,經濟有望重拾正軌,疫後國際勢力大洗牌,中國佔有最大優勢。怕只怕在別有用心的政客挑撥下,反中仇內情緒愈演愈烈,國家即使有心扶持,香港也是無福消受。

《明報》

利益轇轕妨礙抗疫 停業堵漏姍姍來遲
社區防疫需要齊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所有人都要犧牲一些。疫情之下哪些行業應該停業、政府如何支援、其他持份者可以承擔什麼,牽涉大量複雜敏感的利益問題。有些人眼見生意仍有可為,明知「播毒」風險甚高,仍然希望繼續開門做生意,一再反對關門停業;有些人則向政府開天索價,作為暫停營業的交換條件,例如變相要政府「包起」業界所有損失,由租金到出糧全由公帑代支,自己不出分毫。社區防疫滲入大量利益角力討價還價,自然容易出現防疫措施「做一半不做一半」的問題,不利整體社會利益。

《經濟日報》

去傲慢棄伐異 美應專注救命抗疫
事實上,美國疫情惡化,只能怪領導層的傲慢與偏見,沒有正視亞歐過去兩個多月的抗疫經驗。美國人防疫意識低,認為有病才需要戴口罩。
中國和多國的經驗顯示,戴口罩、勤洗手和社交疏離是抗疫的最佳方法,但特朗普卻宣稱病毒跟季節性流感無異,毋須戴口罩,着民眾如常工作生活。特朗普是不撞南牆誓不還,當美國人重蹈歐洲人的覆轍,才肯面對現實,禁止民眾外出群聚,並改口建議民眾戴口罩。

《信報》

抗疫亡羊補牢也不能太慢
就算亡羊補牢,也有快慢之別,眼下迫在眉睫的是搭建臨時醫院,畢竟本港醫療系統已達臨界點,再不增設病床收納輕症,讓正規醫院處理重症,恐怕後果堪虞。最近不斷出現一種可悲情況,確診患者長時間在家苦等,遲遲未能入院,意味着醫院床位捉襟見肘。被問及會否開設臨時醫院,陳肇始局長的答案居然是「未有定案」。

《大公報》

匯豐時代已過去 金融發展看內地
其實,隨著全球疫情惡化,封城封關措施持續,歐美經濟有可能面臨史上最嚴重衰退,湧現企業債務違約、破產倒閉潮,歐美銀行業信貸壞帳撥備勢將大幅增加,影響金融體系穩定性,銀行業在歐美難有好日子,匯豐總部應該順理成章遷回亞洲。
相比之下,中國有效控制疫情,三月制造業指數重現擴張狀態,可見企業生產與經營逐步重回正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覆蘇的經濟體。事實上,多間外資企業如沃爾瑪、陶氏公司與星巴克急不及待加碼投資中國,目前八至九成業務收入來自亞洲的匯豐控股更應走在前頭,縮減歐美投資、加大押註中國。

《文匯報》

內地優化跨境司機管控 本港更要加強溝通補短板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看到本港防疫落後於內地,對本港經濟復甦、社會重返正常相當不利。不少衛生專家一再呼籲,政府要落實「社交戒嚴」,截斷病毒社區傳播,但是限聚令、禁娛、禁酒令、總是在卡拉OK、酒吧等發生群組爆發才倉促推出,既未能發揮預防作用,也引起業界不滿;鼓勵公私合作,增建臨時醫院,提升檢測、檢疫、治療能力,一直只聞樓梯響,令人對本港有否足夠能力應對疫情的最壞情況倍感焦慮。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rket suspensions are doomed to fail in today’s trading world
The desire to do something, anything, to stop the panic is understandable among politicians. But there is more than market psychology at work. What one person calls panic selling, another may consider a rational dash into liquidity. After all, bond, stock and major commodities markets, such as oil and gold, fell together in recent weeks, so cash became the only certain safe haven.
Of course, in less liquid market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the bottom could fall out. In most developed markets, you can almost always count on central banks to have your back. In the US, for example, the Federal Reserve has reintroduced unlimited quantitative easing, or QE inf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