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0.18

《蘋果日報》

施政報告令當前危機火上加油
最可怕的是,林鄭不但發表了一份錯判形勢、錯讀民情,以長官意志壓倒民意的施政報告;她的表情、身體語言在在顯示她已回到6月前那種剛愎,那種「我好打得」的倨傲,恐怕未來她及政府施政會跟硬推惡法時那樣對民意寸步不讓,獨斷獨行。換言之,林鄭的施政報告絕不是紓緩當前局勢的第一步,而是為危機火上加油的「宣言」。

《東方日報》

香港垂死待拔喉 一國政改顯強勢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是作為垂範台灣的櫥窗,而當一國兩制擴大版輻射全國後,屆時就是由「一國」來垂範全世界,一國兩制之名已可棄,蛻變成完成政治改革的新中國。到時誰仍然一廂情願地以為香港不可取替,誰就是自欺欺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走到全球各地旅遊,赴外國留學者日增,加上互聯網的出現,見識日高,國家亦明顯進步,若能借一國兩制之長深化政治改革,則可再加快與世界接軌。特區之亂只是大江大河中的小漣漪,不會阻礙國家前進步伐。認清目標,堅定前進,中國強勢發展,將來必成為世界中心。

《明報》

立法會癱瘓危機浮現 香港面臨「有限度運作」
反修例風暴持續,暴力不斷升級,「攬炒」氛圍在社會擴散,同時亦瀰漫議事堂。上周財委會開會,議程只有一項,就是推選正副主席。會上不止一名泛民議員強調,「警暴未除仲點開會」, 認為立法會應先處理警察暴力問題;有泛民議員更表明,政府一日不回應訴求,以後每申請1元撥款都要比以前更艱難,擺出要將所有事情都跟眼前政治鬥爭綑綁在一起的姿態。泛民建制兩派議員劍拔弩張,對立對抗蔓延到每一角落,簡單如推選委員會正副主席,也要拉布纏鬥一番。財委會花了兩日合共約10小時會議,方能選出主席;內務委員會召開近6個半小時的特別會議,仍未能選出主席,要在今天再續。連推選委員會主席也如此艱難,未來一年立法會可以怎樣運作下去,實在叫人懷疑。

《星島日報》

倫敦警方禁集會 顯對港雙重標準
倫敦示威者沒有使用暴力,卻遭市長譴責,警察不足半個月已經拘捕了超過一千七百人,本港無論示威人數和暴力破壞程度,都遠超英國,四個多月來,街頭暴動連場,被捕者二千多人。倫敦示威者比香港和平,但被捕人數卻與香港接近。

至於本月初西班牙法庭重判九名加泰獨派領袖入獄九至十三年,憤怒的加獨示威者湧上街頭,阻塞路軌、道路和機場,逾百航班為此取消。示威者用加密社交網絡聯繫,並且到處縱火和砸破商戶玻璃。西班牙警方武力鎮壓,拘捕行動導致一百七十人受傷,曾經聲援本港示威者的英美政府,對此沒哼一聲。

部分歐洲國家跟隨美國為本港示威者撐腰,但當火燒到自己地方,就大力鎮壓,卻不見當地政黨和輿論大事抨擊「警暴」,也沒有人要求不檢控和特赦,雙重標準昭然可見。

《經濟日報》

港府放寬按揭 市民量力而為
港府放寬按揭保險上限會否重燃樓市升勢,仍須觀察,惟上車門檻下降無疑伴隨財務風險上升,小市民必須明白箇中風險,評估清楚自己的財務和風險承受力,才決定是否入市。

《信報》

「和理非」的矛盾 暴力難平的死結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當暴力得到默許、姑息乃至縱容,漸漸會變成一頭不受控制的暴戾怪獸,由只砸毀死物到大肆破壞公共設施與商戶,更發展至狠狠「私了」痛擊異見者甚至警察;最近還有「黑衣人」截查車輛和市民手機,亦有公司報案遭勒索要求「捐」比特幣,否則被「毀滅性打擊」。這種亂局持續下去,香港的經濟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大翻轉,反修例運動也弄不出結果。即使積極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美國參議員克魯茲,雖在訪港期間曾聲言沒見過街頭暴力,但在臨別贈言中呼籲最好停止一切暴力,否則或會有人以街頭暴力的畫面抹黑香港,導致其失去國際支持。

《大公報》

反對派政客縱暴自食其果
沒有人是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我而鳴。當法律不被敬畏,警權遭到削弱,文明遠離而去,香港就會淪為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這就是岑子傑案及其他所有「私了案」帶出來的明確訊息。反對派為了自身及家人安全也應該與暴力切割,支持特區政府採取包括「禁蒙面法」在內的一切法律手段止暴制亂,恢復秩序。香港只有盡快回歸法治的軌道,才能重新出發。

《文匯報》

制止議會暴力是止暴制亂的重要一環
借反修例發動的暴亂曠日持久,難以平息,反對派議員知法犯法、濫用暴力難辭其咎。反對派議員一方面始終不與暴力切割,肆意包庇縱容暴徒,為暴力升級煽風點火;另一方面更親自披掛上陣,在議會內胡作非為,惡毒詛咒侮辱特首和官員,不斷上演暴力搗亂鬧劇,加劇議會內外的分化撕裂。議員是民意代表,一言一行對支持者和受眾有重大影響。目前本港的暴力氣焰仍然囂張,反對派把街頭暴力的醜劇搬到立法會內,與暴徒互為助力、裡應外合,加深部分已被誤導的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沒有暴徒、只有暴政」的錯覺,社會的是非對錯觀念進一步被顛倒,香港法治、管治要撥亂反正更加困難,社會秩序持續動盪、民生之困持續深化,對香港和廣大市民而言,都是切膚之痛。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Technical issues must be addressed before roll-out of 5G services
About 75 per cent of the world’s 5G users live in South Korea, a result of early adoption, generous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aggressive marketing by operators. But since the launch of services six months ago, consumers have been less than impressed, the main complaints being weak signals and poor connections. The reason is that 5G requires many more base stations that are more densely distributed than existing ones and services were rolled out before an adequate number had been 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