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吉祥物及二次創作對社會風氣的影響

簡介

近期消防處推出「任何仁」
打破以往政府宣傳的風格
「任何仁」推出後
除了受到某些人的批評
也再度引發二次創作的討論
本片想帶出
吉祥物及二次創作對社會風氣的影響

近期最熱門的吉祥物,相信非「任何仁」莫屬。原本打算用作宣傳每個人都可以為人急救的「任何仁」,推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迴響,網上更出現不少二次創作。到底「任何仁」背後有甚麼概念呢?

在消防處早前的記者會上,出現了一個全身穿藍色緊身衣的人型角色,教導大家基本急救知識。片段後來更放上消防處的 Facebook 專頁,短短一星期就已經吸引了過萬人次收看。

這個全身穿著藍色緊身衣的人型角色稱為「任何仁」,是消防處「社區應急準備課」推出的全新吉祥物,用以向公眾推廣「只要敢,就救到人」的信息。

消防處表示,構思「任何仁」花了數個月時間,靈感是來自宣傳CPR和AED機課程的卡通人物。同時,近年越來越多人遇到緊急事故時,不懂得點樣進行急救,希望市民透過這個角色,能做到救人的「任何仁」。

「任何仁」近期經常出動,十二月初在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消防處舉辦兩場社區心肺復甦法及除顫器教育講座,即場教市民急救技巧,當日合共有140人參與。另外,鑑於天氣開始轉冷,消防署也在社交平台發文,用「任何仁」提醒市民使用暖爐時的注意事項,引起網民討論。

我們曾經嘗試向社區應急準備課高級消防區長黃宏亮查詢,想了解更多「任何仁」的背後概念。不過,消防處回應指,暫時無意接受訪問,也沒打算跟傳媒等機構在這方面合作。香港消防處救護學會主席 李偉孝就表示,今次任何仁的宣傳是近年政府的一個大膽嘗試。他認為,所有政府部門及紀律部隊的策略性宣傳比較穩妥及保守,今次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雖然初期使大部分人會拿某些東西去比較,或者去取笑「任何仁」,但它所做出的成績及迴響非常好,認為它是受歡迎的。

「大嘥鬼」面書專頁管理員何深傑對任何仁的評價正面,他認為任何仁的形象鮮明,容易被人接受。他認為,「任何仁」就是所有人都做到,好處在於好像一些小朋友一直看的一些戰隊,這些戰隊入面的角色大人看可能有點奇怪,但是小朋友看來則很有趣。

「任何仁」並不是政府部門的首個吉祥物,回顧過去,政府先後推出包括清潔龍阿德、大嘥鬼及房護俠等多個吉祥物,但大多都沒有引起社會注意。有年輕人認為,是與宣傳及市場策略運用不當有關。

針對政府早前推出的吉祥物我們在街上訪問了一些人

何深傑指最初構思「大嘥鬼」時,創作團隊想帶出「香港人可以不浪費食物」這個概念。他表示,政府有個惜食香港的活動,想創作個吉祥物出來。他們便想出一個角色是眼闊肚窄,寄寓人們吃好多東西但係食不完,從而就是一隻這麼浪費食物的吉祥物。而怎樣由好浪費東西,變成不浪費,就說明香港人其實都可以由好浪費變做不浪費。

政府推出吉祥物最初目的是希望能教育市民,改善社會風氣。以2013年推出的「大嘥鬼」為例
當時的廚餘問題非常嚴重,平均每日達三千公噸,相當於二百五十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大嘥鬼」推出後,根據環保署的數據,往後的2014年及2015年廚餘量分別下跌0.2%及7.1%。2016年的家居廚餘也較2015年下跌3.5%,廚餘情況有所改善,港人對珍惜食物的意識有明顯增長。

「大嘥鬼」創作團隊成員陳凱琳表示,創作困難在於形態設計。那個吉祥物的特色可以使人一看到,就吸引到觀眾眼球,比如認得到它是甚麼。現在大嘥鬼在市面上使人覺得非常吸引,是因為真是做到它的眼睛很大、身形好細。其實是寓意著香港人自己與周遭,本身都以為自己吃到,但其實吃不到這個概念。她指人的胃好小,但只是眼界永遠都會好想吃好多東西又吃不到。

不過,除了大嘥鬼外,其他的吉祥物似乎就不太受落。部分政府的吉祥物被指浪費資源年輕人又如何看呢?

陳凱琳指出,「大嘥鬼」其實是第一個有面書專頁的吉祥物,相對手法上未夠軟。房屋署的房護俠要經過才知道有這個吉祥物,甚少可能從一些網上的地方看到,因為現在大部分人都在手機、電腦面書、Instagram這些看到。這群大眾就是一班年輕人,想他們去看多些、認識多一些,其實都是靠這班年輕人反而可以做得多點,就是網絡平台的東西。

她指出,現在「大嘥鬼」有六萬多粉絲,是因為在面書上的宣傳令他們更加貼地親民及精靈,影片同電視的廣告亦如是。

陳凱琳又認為,如果一按入去看到的是政府的官方專頁,年輕人會覺得悶而未必留下來看。那影片年輕人見到會略過不看。反而做一些生動的專頁就會讓人留下,想去看多一個一分鐘的事,從中人們已經認識這件事。

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林樹鑫指出,「任何仁」是政府公共宣傳手法的一個突破。他希望能看見更多創新的宣傳,從而引起公眾關注。

「任何仁」再一次令二次創作得到廣泛討論。事實上,為了保護原創者的知識產權,政府曾在2011年將《2011年版權 (修訂)條例草案》刊憲,將部分二次創作列入侵權範圍。雖然條例至今並未生效,但不少網民都將之稱為「網絡23條」,擔心創作空間受影響。

近年,隨著網絡發達,不少網民都將生活上的事情改編,藉此表達自己的意見。今次「任何仁」一出台,同樣被網民應用到各式各樣的創作上,時下的年輕人又對此有甚麼看法?

林樹鑫則指二次創作未必能改善社會風氣,但他覺得一些改編歌曲,或者是諷刺時弊的創作,可以舒緩大眾生活壓力。他舉例,其公司早前為百老匯創作「幾時都流行」廣告企劃,邀請古天樂、容祖兒及港日女團拍攝特別版MV,將金曲「今期流行」經典重現。他們並重新填詞及編排舞蹈,以招牌「拜神」舞步向經典致敬。林樹鑫表示,片段推出後,市場對於經典重現反應不錯,近期更見「古天樂熱潮」出現。

陳凱琳認為,廣告運用二次創作不但令廣告受歡迎,更令人容易接受廣告中的訊息。首先是Playstation中的神隊友,然後是「大嘥鬼」crossover海綿寶寶。而「任何仁」都有發帖放萬聖節模仿羅家英飾演的唐三藏,還有星球大戰的Dark嘥武士,星球大戰的粉絲都喜歡。她指二次創作令廣告訊息會變得軟一點,人們之前可能會是小時候看的時候是一些強硬信息,彷彿坐在電視機前就坐監,一來就會出監獄的樣子。人們小時候看就會看到這些,但如果相對現在年輕人會容易入腦。

陳凱琳認為,二創令整件事會軟化,讓人們知道個信息,其實就使大家了解更多。例如面書,為甚麼受眾會讚好這個專頁,是因為首10秒看到有共鳴,夠「貼地」才會看下去。政府吉祥物其實好多,但怎樣用不同的手法包裝,使大家更接受。反而現在是用一些較軟的手法使大家了解到更多背後信息。

不過,這股熱潮卻引起關注。不少創作人認為。這類型的創作均是侵犯版權,導致自身的利益受損。不知道時下的年輕人又對此有甚麼看法?

林樹鑫認為,二次創作並不等於侵犯版權。二次創作的定義在這幾年間變得更清晰,處理手法亦愈趨成熟。他又指出,用侵權行為來獲取公司或個人利益,而令被侵權的一方蒙受損失,是業界不希望看見的事。

世界各地政府都有推出吉祥物,除了推廣良好社會風氣,有部分亦是跟經濟及文化有關。香港近期再度推出吉祥物,但縱觀世界各地其實已經推出了不少吉祥物。

陳凱琳指清潔龍阿德是她最印象深刻的吉祥物,因為自己從事這行業都會看其他的角色。她認為,其實阿德是一個有趣的角色,由以前的垃圾蟲變成阿德。其實阿德和其他吉祥物都有自己的面書、有自己的特點。例如它們會玩頭文字D,年輕人會覺得好笑,因為明白當中的共鳴性,才有這個反應。

另外,熊本熊原是日本一個縣,但是它做好多不正常的東西,又跟明星合作,又與國際首相合作,使它非常紅。林樹鑫表示,熊本縣政府近年善用非常活躍的「熊本熊」,在宣傳上做到多元且多產。「熊本熊」從網上宣傳至產品生產都能盡吉祥物的職責,讓大家盡見日本文化。

來自日本熊本縣的「熊本熊」中文譯名是「酷MA萌」,是當地政府在2010年,九州新幹線通車後推出的吉祥物,用於推動當地經濟。「酷MA萌」現時擔任熊本縣的公務員,職銜為營業部長兼幸福部長。它在日本各地,甚至遠赴海外出席宣傳活動。「酷MA萌」為熊本縣帶來可觀收入,據日本銀行估計,「酷MA萌」在2016年為日本帶來了1,280億日圓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