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反思張懸

如果你當時也坐在英國曼徹斯特的舞台前,欣賞張懸的演唱,卻突然看到張懸展示由觀眾送上的中華民國國旗,你會像部分在場的大陸學生一樣,痛罵、咆哮,要求張懸不要談政治嗎?

聽過台灣八十後獨立歌手張懸的《玫瑰色的你》,好聽,但對她印象不深。倒是她這次在英國鬥出的風波,給我帶來巨大反思。實在不能理解,當時到底是誰往政治方面想去了?張懸說,國旗,跟鳳梨酥、台灣米、高山茶、繁體字一樣,都代表著家鄉,在哪裡看到這些,就是「感激、認同和思念」。

如此真摯的剖白,卻仍未獲大陸網民的認同,繼續開罵,甚至還痛批準備十二月到北京演唱的她,是「婊子來大陸圈錢」。

我急著理解,到處追問一些在港的大陸學生上述的問題。獲得眾多有趣答案。有說,身在香港,甚麼旗幟都看過了,只是國內有些人思想狹隘。

這夠意思,但率先開罵的,卻是放洋的大陸學生嘛!又有這樣的回答:留洋學的只是科技文化,缺乏對先進社會制度的觀察,他想終要回大陸,就拒絕與原有的思維模式脫軌,結果與張懸相比,就像殘障人和健全人的不同,完全缺乏反思能力。所以核心不在立場,而在思考能力。

如此看來,事件讓我了解,原來我對這批大陸學生譟動的不理解,是自然的,因為我比較有思考能力。是這樣嗎?

《香港心》      陳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