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專訪

【人物特寫】補習教師廖希彦 一切從學生角度出發

︳記者:高樂瑤   ︳

有人追求完美,有人安於現在,廖希彦是後者。眼前文質彬彬、笑意盈盈的男子仍然像一位大學生,但他已在補習界工作超過4年。他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會計及財務),在22歲加入遵理學校成為補習教師,在去年轉到英皇教育任職。他只不過26歲,但已經教育過千名學生。

「好玩」所以入行

說起入行緣故,他不自覺地摸摸鼻子,笑著說自己只是碰巧看到補習社招聘廣告。大學畢業後,他理所當然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當一名核數師。5個月過後,他便決定辭職,只因「唔鍾意」枯燥乏味的工作,而選擇做補習教師都只係因為「覺得幾好玩」。「那時好無聊,又覺得壓力很大,工作5個月,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就『裸辭』。我以前曾經幫人補習,覺得挺好玩,所以最後才選擇了這份工作。」。

由核數師轉做補習教師,在這人生轉捩點,他所考慮的只是自己「鍾唔鍾意」,並沒有考慮前途或薪水問題。相比起理性分析利弊,他更喜歡隨心決定。去年由遵理學校轉到英皇教育,是他工作上另一個重要轉捩點,而他卻只用幾個小時作考慮。「雖然我只考慮了幾個小時,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想,覺得對自己好便走吧。」在短短幾小時內,他當然有想過未來前途等問題,但更多也是隨心決定。

不僅學生之間競爭激烈,連補習教師之間也存在競爭。相比起傳統教育界,補習界顯得更為殘酷、現實。在他眼中,補習界並不公平,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亦常常出現。補習界猶如娛樂圈,人愈紅愈受公司重視,相對亦會投放更多資源,甚至願意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相反,知名度較低的教師則會被忽視,只能靠自己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宣傳。因缺乏宣傳,相較其他知名度高的教師,他們的收生情況可能會比較遜色。這是不折不扣的現實,打滾4年令他看清現實。有些教師會十分介意資源不均問題,他們會向公司投訴,甚至在課堂上向學生訴苦或攻擊其他教師,但他早已「睇化咗」。他笑著說:「可能因為性格問題,而家ok啦,我並不想賺大錢。開心,能幫人……能幫到學生就足夠」。

攝影:高樂瑤

最喜歡和學生交流

與中學教師相較,補習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明確的利益關係,而且相處時間少,令補習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遠不近。部分補習教師視學生為顧客,他們認為準備好課堂便盡其責任。甚至學生在課業上遇上困難,他們亦會留待下一課堂才解答學生,他們盡量減少與學生的交流。然而,他卻與一般補習教師不一樣。他喜歡與學生交流,與學生成為朋友。他擁有兩個電話號碼,一個是私人用途,另一個則專為學生而設。大部分補習教師都避免與學生有私底下交流,亦不希望把工作帶到日常生活中。但他願意把電話號碼告訴學生,而且歡迎學生隨時聯絡他。在訪問結束後,他亦有拿起手機查看有沒有學生傳訊息給他。不僅學業上的問題,他亦樂於解答所有問題,他希望能維繫與學生的關係。他說:「我不想學生完成課程後就再也不見,我希望能維繫雙方關係。」

學生是我的朋友

任何學生的訊息他都會回覆,儘管可能不是即時回覆,但他一定會回覆。學生會問各式各樣的問題,不只學業及課業問題,更會向他傾訴愛情及友情的煩惱。「我和他們什麼事都談,有學生曾經問我,有男孩追求她,她該怎麼辦。也有學生跟我訴苦。他們什麼都願意跟我說,他們把我當作朋友。」

「常常回覆學生,不會覺得疲倦嗎?」

「不會,我反而很開心。」

「但這不是你的工作職責,你就沒有一刻感到疲倦,不想回覆學生?」

「好像沒有,因為我很喜歡和學生交流。」

他會主動與學生交流,在小休時會跟學生談談近況,聽學生訴苦。他也會在Facebook加學生為朋友,在Instagram主動關注學生。學生生日時,他會留言祝賀學生。「已畢業的學生去旅行時,會買手信給我,寄明信片給我,這些都後窩心。」他會與他們定期見面,生日時準備好禮物,出來一聚。他與學生早已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

「學生很疼我,在我生日時,有學生買了生日蛋糕、手鐲送給我,也有學生寫了生日卡給我,我真的很感動。」他以真誠待學生,學生也真誠待他。「我病了,學生會買喉糖給我吃,買熱飲給我喝,祝我早日康復,他們都十分關心我。」而在他轉去英皇教育任教時,全部學生都立刻轉去報讀英皇教育的課程。有學生從未報讀英皇教育的課程,但為了他去申請入學。「有學生申請了英皇卡,把照片傳給我,還附上支持語句,令我感到很窩心。」

他的教學方式亦與眾不同,他常常在課堂上挖苦自己,不時在課堂上貶低自己以博學生一笑,亦想盡辦法令學生專注課堂。他明白學生承受很大壓力,在放學後還要來補習。他知道學生都很疲倦,所以他會在課堂中加入一些笑話,令課堂變得稍為有趣。他會自稱「Haysonbb」來逗學生開心,希望學生能打起精神專心上課。有時他會挖苦自己,把自己以前曾犯的低級錯誤告訴學生,提醒學生別犯一樣的錯誤。在遵理學校任教的時候,每一課之間會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學生能向老師發問,同時增加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但英皇教育卻沒有這樣的做法。他為此感到可惜,他認為這段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發問。因此,他正在向公司爭取這短短15分鐘的休息時間,目的只是為學生爭取更多權利。

他不以補習名師為目標,他只希望能做到活在當下,真誠待人,幫助有需要學生,成為他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