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觀影感言

《千騙萬化》:美國人別把中國水魚變成新常態

【觀影感言】

電影《千騙萬化》(Focus)作為荷里活商業電影,四平八穩,其實本身沒有特別之角度,可資討論。但是,電影有關謝利源遭主角老千之一場戲碼,諷刺中國人是水魚,實在惹人聯想。西方中心主義那種潛藏意志,實在耐人尋味。
《千騙萬化》由堅費卡勒(Glenn Ficarra)及尊列格(John Requa)導演,演員則有韋史密夫(Will Smith)和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故事不複雜,其講述主角力克 (韋史密夫)是老千高手,巧遇新手謝絲(瑪歌羅比),合成拍擋。但他們完成第一次合作之老千計後,力克深恐自己動情,便主動離去。故事又三年,力克情傷復出,又遇上謝絲,二人共陷老千局中局。最後,當然「無事」,美麗結局。
但其中有一場力克和謝絲跟「中國人」謝利源豪賭,最終這位中國影子人輸掉二百萬美元予力克。幸好,謝利源這尾水魚依然笑哈哈,皆因輸得起。可是,如是明喻又隱喻來跟中國人「開玩笑」,從過去一年之西方電影,特別是荷里活電影,已見其成為新常態之趨勢。
謝利源之所以中計,乃力克等不斷地利用「55」之字眼,以呈現於他的視線之內,把其注射入謝利源的意識中,最終借「55」這對數字,贏取他200萬美元。美國電影在現實中似乎亦以相同之方法,利用電影作為意識注射工具,讓中國人以為自己是水魚、弱者,自尊盡失,所有又總總成為空洞又無用之物。
美國荷里活電影常見中國元素,早年之經典作品《唐人街》 (1974),更巧妙地以某種中國元素注入電影之中,其甚至把香港之度靜稍稍地呈現出來;但別忘記,《唐人街》之中國人是China Man,而不是Chinese,而且唐人街中你我他總是倒楣(not lucky),因為有為者總令別人受傷,電影常言道:「若在適當時間和地點,便可以所欲為。」
逾四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國力日強,美國電影為了市場「降貴紆尊」,生硬把中國元素放在電影之中,一則把中國演員安排角色,如李冰冰參演《生化危機》,或是把熊貓變成動畫功夫或花木蘭之類。
但是,2014年之英美電影似乎出現兩種質之變化。首是,中國元素變成台灣元素。如《Big Eyes》(2014)中有關傳來蔣介石到訪之場口;又見《What If》(2014)中的女角,安排其前往台灣;《The Riot Club》(2014)和《Lucy》(2014)均見其台灣之角度。其目的似乎「你懂的」。
至於中國元素,則變成可恨可悲的劇情。如《Taken3》(2014),男主角為女兒安排了熊貓公仔作為禮物,但女兒不喜歡,退回老爸;仿佛說明熊貓已沒有市場;又見《Gravity》諷刺中國太空科技。如今又見諸之於《千騙萬化》(Focus),這回中國人更變成水魚,是否有點近乎隱性侮辱。你們別把中國水魚變成新常態,這不是適當的時間,也不是適當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