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觀影感言

《全力扣殺》:喜劇版《打擂台》

【觀影感言】金像導演郭子健最新作品《全力扣殺》,講述前冠軍羽毛球手吳久秀(何超儀)誤打誤撞之下,遇上出獄三人組(鄭伊健、梁漢文、劉浩龍),因而重拾對羽毛球的激情,又得到前國家級球手戚冠軍(林敏驄)訓練,務求擊敗土豪惡霸吳久祥(鄭中基)。

電影從開始便流露郭子健舊作《打擂台》的味道,不論是視覺效果和配樂風格都極為相似。其實兩部作品中的角色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對應,吳久秀是《打擂台》的梁景祥(黃又南),出獄三人組就是陳德成(陳觀泰)和林良淳(梁小龍)兩師兄弟,戚冠軍是羅新師傅(泰迪羅賓),吳久祥有點像叢生猛(歐陽靖),羽毛球教練(郭偉亮)則似是龐家軍(李海濤)和龐青(陳惠敏)的結合,甚至連King Sir的旁白部分也很像之前的譚炳文。當然演員的水準各有高低,而兩部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林敏驄帶來了喜感,他簡單的對白和動作足以令人忍俊不禁。在《打擂台》的基礎之上,再加入喜劇的元素。如果硬要挑剔,其實林的戲份不少已在預告上播出,略嫌驚喜不夠。再者,因為電影太明顯走前作的步伐,變相除了搞笑,沒有太多新鮮感,有點兒浪費了部分演員。

《打擂台》是一部非常有港產味道的電影,內裡「跌倒的『英雄』」正是港產片常見橋段。六十年代有謝賢的《英雄本色》,八十年代狄龍主演的翻拍版本同樣堪稱經典。就算九十年代「無厘頭」當道,在《食神》仍隱隱約約看到這種先破後立的手法,千禧年後亦有《新警察故事》。既然《全力扣殺》是喜劇版《打擂台》,自然也會看到一些「跌倒了的『英雄』」:何超儀因為天生脾氣暴躁,令拍檔受傷又打傷助手,因而被人唾棄;鄭伊健因為過去是大賊而不被社會接受,想重新做人也困難重重;林敏驄曾風光一時但選擇放棄自己。三個背景不同的「nobody」結集起來,竟能「擊敗」絕對強勢的土豪,當然是有弦外之音。

筆者認為,這種港味十足的電影,往往都代表了香港電影業本身。經歷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代,九七後香港迎來數個大衝擊,再面對外國大片的挑戰,本地電影業有如步入冰河時期。不少老輩電影人北望神州,改拍合拍片求存,卻總有電影人誓不低頭,就算只得有限資源,也偏要拍出有本地風格的作品。電影中,何超儀問鄭伊健,為何沒有底子仍選擇打羽毛球,鄭的一句「越係做得唔好,越係俾人笑,就越係要做」似乎正是這種「硬頸」電影人的寫照。

從演員本身也看到這種精神。聽到鄭伊健的回答,筆者不禁想起鄭中基前年贏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時的謝辭,他說自己放下了最愛的歌唱事業,投入毫不認識的電影業,跌倒過很多次。鄭中基和何超儀都是富豪二代,前者更是唱片公司老闆的兒子,背負比一般人更大的壓力。結果兩人都苦盡甘來,鄭或多或少繼承了周星馳的笑匠地位,何更成功「入屋」,去年得到大台頒發的最佳女配角獎。(當然,大台暗地裡可能有「著數」,暫且不作陰謀論)兩者不正是發揚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香港精神嗎?

純本地製作的規模的確不能與合拍片比較。然而,近年大獲好評的本地電影,總是一些沒有「合拍味」的電影。其實,《全力扣殺》和早前受網民熱捧的《衝鋒車》都是合拍片,但都不見明顯的大陸元素,貼近觀眾口味,令他們更易產生共鳴。電影的成敗,不是以預算先天決定,創意才是最重要的分野。不倫不類的合拍片就算大賣也毫無意義,君不見《變型金剛4》落得何等污名?電影中。鄭中基「贏」了比賽,卻不感到興奮,這段獨白正是對合拍片的告誡。

港人也看不起港產片的年代,借用《打擂台》羅師傅一句「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期望本地電影人務必堅守本土價值。香港電影要贏,不單要賣埠,而是要以香港電影風格來賣埠,令那些「小丑」不能再看輕香港電影。贏回港人的心不容易,但「做人又點可以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