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9.22

《蘋果日報》

中共謀武統 重施香港故伎
然而,單靠「厲害了,我的國!」的宣傳,不足以游說民眾一致支持對台動武。不說台軍導彈可覆蓋的其他城市,與台灣一水之隔的的福建,主流民意更不樂見台海起戰火。因而,官方不時透過KOL散佈言論,指台灣游離於祖國之外阻礙福建發展,又突然提出香港的動亂顯示了一國兩制的弊端,就是對反動勢力無法及早清洗,產生巨大的政治後遺症,因此,台海維持現狀,於兩岸有百害而無一利。
中共戰機頻繁挑釁台灣,輿論也火力全開,似乎武力統一台灣勢在必行,而且快將實現。然而,台灣不是香港,既不是一座平面化的城市,更擁有具備相當戰力的軍隊。而且,國際社會不能容忍中共在香港實施國安法,豈能容忍中共侵入台灣?今日是天下圍中,明日呢?中共還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東方日報》

公共屋邨鼠患烈 欺上官門知痛否
回歸二十三年,無論民生及管治都面臨大倒退。開埠初期曾經爆發鼠疫,隨着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個人衞生意識加強,八、九十年代鼠患曾經接近銷聲匿迹,街道上也少見老鼠蹤影。港英管治時期,由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監察市面衞生情況,兩個市政局被取消以後,便沒有議會監督,立法會及區議會政治化,吵吵鬧鬧,疏忽民生事務,鮮有討論具體政策例如滅鼠工作,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房署找人把屋邨的老鼠趕走,趕到街市及街道,路署照辦煮碗,不出現在視線範圍便闊佬懶理,食環署更加不會孭責上身,任由外判清潔公司處理,花的只是公帑,有甚麼問題便推得一乾二淨,又何需自己惹煩惱上身?再看看食環署的「頂頭上司」,食衞局一向離地,更把鼠患當作事不關己。

《明報》

左右逢源歲月不再 匯控前景挑戰重重
中美關係由合作走向尖銳對抗,原本得天獨厚的香港,由東西方橋樑驟變成中美博弈戰場,對於匯控而言,昔日左右逢源的歲月,似乎亦一去不返,如何自處成為一大考驗,若不認清客觀政治現實和局限,隨時碰壁焦頭爛額。匯控的最大困境,在於既想賺香港和內地的錢,然而又無法卸下政治包袱。匯控在一些敏感問題上如履薄冰,須拿揑好分寸,孟晚舟事件將影響與內地關係,就算匯控今次能避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內地當局看待匯控,或許不再一樣了。

《信報》

兩岸是否軍事衝突 顧忌在於美國介入
按照過往規定,台軍不准向解放軍首先開槍,若開槍後引發戰爭,會以「叛國罪」論處,台軍「第一擊」的下令權責在國防部長。近日,台灣國防部決定把「第一擊」的定義改為「自衞反擊權」,在解放軍準備攻台前,且以火控雷達鎖定台軍戰機,台灣空軍作戰指揮部指揮官可命令第一線的戰機飛行員「自衞反擊」。簡言之,台軍「自衞反擊權」的權限,已從國防部長放寬為空軍作戰指揮部指揮官。
兩岸誰開第一槍固然是兵凶戰危之憂,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十分關鍵,美國會不會把槍口對準解放軍?以軍力衡量,大陸對比台方無疑大佔上風,然而若山姆大叔介入,情況馬上丕變。因此,縱使鷹派如胡錫進者,亦有所顧忌,他在一篇文章寫道:「不得不戰時,先要盡量避免與美國直接交戰,可以先對某個屢屢幫着美國挑釁中國且踩了底線的美國走狗痛揍一頓,殺雞儆猴,給致力於和平崛起的中國戰略上立威。」

《大公報》

監察司法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再說美國,被視為最典型的“三權分立”體制,其實美國也有司法監察機制。近日美國兩黨就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的激烈爭奪戰,不僅說明法官有政治傾向,而且更要受到社會監察。在一些州,立法機關可以罷免法官,甚至出現市民投票廢黜不稱職法官的情況。在瑞士等國家,法官的去留可由立法機關決定,或者公民投票決定。這些都足以證明,公眾監察無損“司法獨立”,而是健全法治。

《文匯報》

「拉撒路計劃」的本質是重演「港獨」黑暴
戴耀廷的「拉撒路計劃」提出商討香港的民主普選之路,有提到香港政制發展必須符合憲法、香港基本法的憲制秩序?有強調必須尊重中央在香港憲制秩序中的主導地位?「拉撒路計劃」對這些關乎香港民主政制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隻字不提,反而強調「拉撒路計劃」是全港性、數千人、不設限的「民主大討論」,這樣的「民主大討論」意圖昭然若揭,但也是舊調重彈,就是香港的命運由要「港人自決」,要把香港的高度自治變成「完全自治」,建立不受憲法、香港基本法約束的顛覆性憲制秩序,這不是「港獨」,又是什麼?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Trump trade setbacks show US policy in global negative light
The US Aluminum Association, an industry lobby group, endorsed the decision to drop the tariffs, calling them “disruptive and unnecessary”.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has been critical of the administration’s tariff diplomacy, including that on China trade.
All eyes are now on the November presidential election. While there is no guarantee a Joe Biden presidency will be any less hawkish towards China, he is on record far more supportive of efforts to enhance an international trade reg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