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樹友陣編輯推介

歐家譽|從插圖到3D製作 全靠「舉手」請纓

畢業一年後,歐家譽毅然辭去《快報》記者一職,投身影片製作行業,在一家出版社擔任製作助理,拍一些視像教材。

初入行,大家喜歡稱他為「歐仔」。

「導演,我自小喜歡畫畫,不如我畫一些插圖來表達難呈現的畫面?」他第一次「舉手」請纓。

「好啊,試一下。」導演爽快答應了。

試過幾次後,歐家譽又「舉手」。

「導演,不如『整喐』公仔,視覺上好看些。」歐家譽膽粗粗問。

「好啊,試一下。」導演爽快答應了。

結果公司買了『Mac機』,那時頗貴的,他開始做一些簡單的『2D animation』。

九十年代互聯網還不發達,歐家譽全靠自學,拿著「Menu」看,有時對著鏡子做動作,自己感受一下再畫。

「歐仔,你試下『整喐』26個英文字母。」導演提出一個簡單要求給他。

他又不希望隨便『整喐』就算,於是將「A」變成蘋果,再將蘋果變成「B」,如此類推。

「做得好歐仔!」監製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無疑是一支強心針,打進歐家譽的心。從那開始,兼顧製作助理的工作外,還抽時間做「animation」。

幾年後,有個項目與中電合作,關於環保議題。歐家譽覺得「燈膽」是固定形態,很難轉來轉去,於是,他又「舉手」。

「不如試下3D。」歐家譽問。

後來他更修讀有關「3D」的課程,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舉手」,不只一技之長,更把劍磨得越來越鋒利。

他醉心於動畫製作,初入行不怕辛苦,日積月累,走出自己的路。

在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教書多年,每一個學期末,都會向學生言謝,因為他把學生當成平輩,教學相長。

做動畫製作學無止境,他亦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路。

曾經有位學生電郵他,在從事記者和視覺藝術製作行業兩者之間掙扎,該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歐家譽早已面對過了。

「如果你還有一團火,就做。」歐家譽答。

幾年後,這位學生又聯絡他。

「我想到英國進修,你可否幫我寫推薦信?」學生問。

就在前年,那位學生把作品交給他看。

歐家譽發現,原來他可以影響一個學生的未來。

重視技能的他,寄語學生勿心急,慢慢摸索,充實自己,只要有興趣,不妨試一試。

就像當初,一次又一次的「舉手」,成就了自己。

撰文:馬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