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敢批港聞

補選過後

主持:韓珮衡

 

【文字版】

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塵埃落定,公民黨楊岳橋得逾16萬票勝出,而備受關注的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則得6萬6千多票,兩人得票率相加超過50%。儘管兩者的理念不盡相同,但站在政府對面的派別贏得今次選舉,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次選舉,得票率達15%的本土派作為第三勢力的崛起,固然是其一關注點。但另一值得關注的,是這場「變相小公投」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在特首梁振英管治下,政府施政一向強硬,就連同屬建制派的田北俊也批評他經常與泛民「開片」,從高鐵撥款至版權條例,泛民一直堅持進行拉布戰,政府管員及建制派均斥責他們的行為不得民心、不利民生和阻礙香港長遠發展。可是這次選舉,被視為反對派的公民黨及本民前,加起來得票率卻過半,反映就算在建制一方長時間譴責下,仍有多於一半選民選擇站在反對政府的一方,猶如授權泛民繼續拉布。在此情況下,政府有必要正視反對聲音,不能夠再用「只是少數人的意見」作為不聽取民意的籍口。

香港社會近年嚴重撕裂,有人說是社會激進份子的責任,但若政府真心想解決問題,實應探討這班人為甚麼要出來抗爭。若在一場大型選舉過後,政府態度依舊,不排除日後將會有更多的「本土派」出現,長遠而言甚至有機會成為主流,抗爭者手法愈趨激烈,政府的施政會更加困難,社會問題像雪球般愈滾愈大,最終爆發更嚴重的暴力衝突。

隨著這場沒有煙硝的「選戰」落幕,撫平社會傷口的責任便落在政府身上,到底政府的施政會一如既往的強硬,還是會稍為尊重民意,軟化一點?這問題,似乎只有梁振英才能回答。香港近年每隔數周便有大事發生,在此,我希望政府能認真檢視施政問題,讓香港人可以「抖一抖」。

撰文:韓佩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