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徵文比賽生活文藝欄

「派糖」不「造糖」 預算案短視加劇矛盾(新聞評論參賽作品)

文:林嘉文125052

一如既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任內第九份財政預算案,大眾焦點依舊落在寬減稅項差餉、綜援出雙糧、發行新iBond等「派糖」措施,在乎自身所分得的利益,遠多於財案能否配合施政報告的中、長期發展政策,儼如上市公司分紅予股東的年度公事,早已變質。
坊間的反應幾乎全屬意料之內,由基層不滿預算案偏幫有產階級,批評紓困措施不足、中產不忿交稅最多,卻只得小恩小惠;以至社福界批評政府未有正視人口老化問題,扶貧政策欠奉、房屋專家認為興建公屋缺乏周詳落實計劃、財經學者相信一次性措施對調整經濟無幫助等等,與過往九年比較,大同小異。數天過後,大眾安然接受現實,深信「有糖好過無」, 輿論不再討論相關議題,政府又過一關,事情也就僅此罷了。

站在政府角度而言,實行「派糖」利大於弊,此舉讓大眾有感政府至少回饋於民,共享部分經濟利益。可是,一次性措施往往只能紓解市民一時不滿,在欠缺可持續發展的「造糖」 政策下,「派糖」只淪為籠絡民心的一筆開支,對本港發展非但沒有幫助,更因未適時針對深層次矛盾的根源施政,最終加劇社會撕裂。

反觀過去,不下一次有意見提出應改變預算案的施政方向,例如將公屋減租改為改革公屋租金政策、寬減差餉改為上調差餉作為調控樓市的工具等等,無奈政府目光短視,將貧富懸殊、樓價高企、旅客失衡等長遠經濟問題一直拖延,由最近旺角騷亂可見,部分港人對社會的不滿已接近臨界點,這是「派糖」再多也不能改變的事實,也是新政府必須認清的現實。

卸任在即,曾俊華以四平八穩的財政預算案,安然渡過司長最後的日子,保著民望、保著大眾的期許。然而,香港目前面對的深層次矛盾,就如他在宣讀財案時引用的歌詞所言──「曾踏遍刺腳的彎路」,在缺乏長遠經濟策略下,恐怕難如歌曲般相信「憑著愛」就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