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張愛玲

 

原名:張煐,由於入學需要,其母親以英文名Eileen譯音,易名愛玲。

 

身份:中國作家

 

出生:1920年9月30日生於上海,祖籍河北豐潤。

逝世:1995年9月8日

 

家庭:

‧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

‧祖母李菊藕是李鴻章長女

‧父親張志沂是清朝末年著名大臣張佩綸的兒子

‧母親黃逸梵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之孫女

‧繼母孫用蕃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的女兒

‧弟弟張子靜,於聖約翰大學肆業,其後在銀行任職,曾擔任上海郊區中學英文教師。

 

生平:

‧1922年,張愛玲全家搬家到天津。

‧1924年,張愛玲進入私塾學習。

‧1928年,張家搬回上海。

‧1930年,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張煐被母親改名為張愛玲,「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

‧1931年進入上海白利南路(今長寧路1187號)美國聖公會所辦的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

‧1932年,張愛玲在校刊上發表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發表她第一篇散文《遲暮》。

‧1938年,張愛玲與繼母和父親發生口角衝突後,投奔母親黃素瓊。

‧1939年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留學,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

‧日軍佔領香港,張愛玲學業中斷,回到上海,並就讀於聖約翰大學,但其後因經濟困難輟學。

‧1943年至1944年,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短篇小說,在上海一舉成名。

‧1944年,張愛玲與作家胡蘭成在上海結婚。

‧1947年6月10日,張愛玲寫信與逃亡中的胡蘭成分手。

‧1950年夏,曾經參加上海文藝代表團到蘇北農村參加土改兩個月,但由於無法寫出政府要求的「歌頌土改」的作品,遇到政治壓力。

‧1952年7月,聲稱「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隻身離開中國大陸,遷居到香港。

‧張愛玲在香港期間任職於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並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

‧1956年3月到6月,張愛玲居住在新罕布殊爾州彼得堡的麥克道威爾文藝營(MacDowell Colony),結識了65歲的左翼劇作家賴雅(Ferdinand Reyher)並懷孕,兩人於同年8月14日結婚。

‧1960年7月,張愛玲成為美國公民。

‧1967年10月8日賴雅去世,張愛玲獲邀擔任美國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並且開始將清朝的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翻譯成為英文。

‧1969年,張愛玲移居加州,受聘於柏克萊加州大學。

‧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晚年深居簡出。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於加州洛杉磯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中逝世,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遺體在洛杉機惠提爾玫瑰崗墓園火化。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