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直言直言(dummy)

社工系區榮光博士論家暴

主持:鍾溥敏

【文字版】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面對家人最易講出內心說話,與家人有口角爭執在所難免,最怕會演變成暴力。事實上,家庭暴力問題在香港亦很普遍,就算是特首都可能有家庭暴力問題,所以政府訂立《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第189章指,家暴包括了身體及精神上的侵害行為,家庭成員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之間等等,今日請到樹仁大學社工系行政系主任區榮光博士,分享一下社工界對此事看法。

特首女兒梁齊昕前日稱遭家暴殺警求助,但警察接報到場卻被拒之於門外。對此有何看法?

區:警察處理程序有三種:家庭事件、家庭暴力雜項及家庭暴力刑事,警察會先分類,再轉交社工跟進。至於如何分類,就要靠現場警察的觀察作出判斷,家庭事件就交由家庭處理。

齊昕在社交平台話會自殺,社工面對網絡世界之言論會如何處理?

區:網上自由度很大,社工應該加以分析才作出判斷。一般接獲這類案件都會先安排接待當事人,聆聽他們的傾訴,表現關心爭取對方信任。

與家人爭執後,怒氣漸消,但依然同一屋簷下,究竟如何能給大家空間,修補關係? 

區:應該繼續日常生活,但減少留家,避免碰面再起爭執。冷靜後才適合對話,最好相處時有其他人在場,確保大家在安全的環境,第三者的斡旋有助表達家人內心感受及難處,協力解決。

作為社工,面對家庭暴力,曾否感到有心無力?

區:家暴只是表面行為,實際可能是經濟原因、上一代問題或傳統家庭觀念等,很多時候,受害人都不願向其他人透露家暴,久而久之令問題越來越嚴重。

上一代人以體罰管教子女是家常便飯,在這年頭被視為虐兒,你有何看法? 家暴與體罰可能一線之差,家長及子女應怎處理?

區:體罰被父母視為最快捷及即時收效的管教方法,但對子女的信心及自尊構成很大打擊,並蒙上陰影,難以抹去。而且,小孩長大後會以同樣方法管教子女,形成惡性循環。

父母應該怎樣和子女相處?應該用甚麼管教方法?

區:父母應該學會講出自己感受,處理問題時不應只講有或無、是或否,並且以尊重人的說話語氣,而且家暴以外,還有許多更好的方法處理問題。

撰文:鍾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