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國家公祭

七七事變七十七周年紀念日,北京舉行的「紀念全民抗戰爆發」儀式,引起廣泛關注。但這次活動的重點在哪裡,才值得討論。

有人說這個活動的重點,在中共最高領導層的集體出席,所以重點是多年來同類活動規格最高;也有人說,重點在習近平為「獨立自由勛章」雕塑揭幕;還有人說重點活動宣誓的誓詞「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還有人說習近平在活動中的講話,才是重點。

但還有一個重點,最值得討論,那就是今次活動,最後沒有用「集會」這一慣用詞,而用的是「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儀式」。也就是說,用「儀式」取代「集會」二字,才可圈可點。

「儀式」跟「集會」,當然有很多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正式和可以非正式、官辦和民辦。「儀式」正式而官辦,集會可以解釋為不那麼正式、可以是民辦。

那為何要用「儀式」之定位,已有的初步解讀,有人注意到其特殊性,那就是與下一步的國家公祭,有一定的聯繫。這可以說得更直白點,今次舉行儀式,是為今年九月和十二月兩個國家級的重大活動,作好準備。

早前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即分別將九月三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十二月十三的南京大屠殺,敲定為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是中國沒有外國多有。國家公祭日就是國家祭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戰期間主要參戰國均設立了國家公祭日,中國一直沒設過,現在突然由人大常委通過,對中國來說,不僅既是補漏舉措,也不僅是國家儀式平民化,還是重大政治訊號,對日絕不會有那個軟字。

《北京觀察》/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