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欄專訪專題報道

趙立彬:建設現代國家 發揚青年進取精神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孫中山研究所副所長趙立彬博士受邀在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港澳台粵青年領袖交流論壇」上發言。趙立彬博士在演講中表示,今日在此緬懷、研討孫中山,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今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北京也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香港對於孫中山的思想與革命事業至關重要,是幫助他成為具有現代意識的領袖的關鍵環節;孫中山也是青年領袖,澤被後世,引領一代代年青人。

趙立彬博士指出,孫中山先生在歷史上獲得尊崇地位的原因在於,他窮其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是將中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國家,孫中山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在這個意義上理解。趙立彬博士在談到孫中山的理想和願景時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孫中山先生努力賦予中國一套現代的政治制度。孫中山提倡創立合眾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家,遠遠走在時代前列。翻看近代歷史教科書,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從邏輯上看似乎是康梁變法失敗的結果,但其實在他提出創立合眾政府時,康梁二人關於變法的政治改革思想尚未產生和得到廣泛傳播,更不用說他們後來標榜的立憲思想。

第二,同樣是在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設想之中,「五族一統」的「中華民族」概念實現了朝向「現代國族」的構建與轉化,大大擴充了民族主義的內涵。

趙立彬博士繼續說道,為了使中國從傳統社會變成現代國家,孫中山在實際工作中極其重視如何奠定堅實、牢固的社會基礎,這有兩點具體表現:

一方面他注重鐵路、公路的修建(見於《實業計畫》一書),認為基礎建設是在龐大的國家版圖中建立起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的必要前提,更能為內地鄉村與現代都市、中國與世界的交通聯繫創造條件,因此賦予中國傳統學說的「大同」觀以現代意義。

另一方面他撰寫討論議事程序的專著《民權初步》,極具遠見卓識地培育、訓練基層民主能力,將其作為《建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換言之,孫中山在複雜、落後的社會環境中,並未因人民文化水平不足而無所作為,而是發揚青年的進取精神與先進作用,無論是建立同盟會、推翻滿清政府,還是容納共產黨人、推動國共合作,都對海外留學生與廣大青年寄予厚望,使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趙立彬博士相信,青年一代會在孫中山精神的感染之下,為中華民族復興的事業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