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
身份:已故國學大師
出生:1917年8月9日,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安縣。
逝世:2018年2月6日
家庭:
‧潮州知名學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饒鍔的長子
‧妻子陳若儂 (2013年去世)
‧女兒:饒清綺、饒清芬
簡歷:
‧自少稟承家學,飽覽群書,家中的天嘯樓是當時粵東最大的藏書樓,藏書數以萬計。饒自小被父親訓練寫詩、填詞,寫駢文及散文。
‧1932年,續編父親《潮州藝文志》,於《嶺南學報》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學因為日軍南侵而遷往雲南。饒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時認識了王雲五和葉恭綽。從此他正式開始了國學研究。當時他協助王雲五編寫《中山大辭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協助葉恭綽編寫《全清詞鈔》。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國文學系。
‧饒宗頤曾任教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1943年)、廣東文理學院(1946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國文學系、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1968年至1973年)、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1970年至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至1978年)、法國高等研究院(EPHE)宗教學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學(1980年)、澳門東亞大學(1981年)、溫州師範學院(1991年)、復旦大學(1992年)、廣東美術學院(1993年)、中山大學(1935年及1993年)、北京廣播學院(1994年)、杭州大學(1994年)、深圳大學(1995年)、韓山師範學院(1996年)、廈門大學(1996年)、台北華梵大學(1998年)、南京大學(1999年)、首都師範大學(1999年)、武漢大學(1999年)及北京大學(2000年)。
‧在中國文學、藝術有極大成就,著作有約70餘種,論文900餘篇,對古體、律、絕、騷、賦、駢、散;書法、山水畫等均有研究,故有國學大師之稱。
‧2009年獲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聘請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018年2月6日:約凌晨一時逝世,享年101歲。
殊榮:
1962年:號稱西方漢學諾貝爾獎的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
1982年: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1993年: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EPHE)頒授人文科學博士學銜和法國文化部頒授文化藝術勳章。
1997年: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
1998年: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當代國學大師」榮譽
1999年: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200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
2001年:俄羅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003年:香港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2011年:入圍亞洲電視舉辦的感動香港十大人物評選
2011年:澳洲塔斯曼尼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2012年:香港樹仁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 饒宗頤教授贊辭 ]
2013年: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外籍院士,成為亞洲首位獲得此榮銜的漢學家。
2013年: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2014年9月: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
著作:
《潮州志彙編》、《潮瓷說略》、《道教原始與楚俗關係初探楚文化新認識》、《中國文化與科學》、《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古代之斷代與編年》、《古韻今情─饒宗頤書畫藝術》、《古史辨》、《古史新證補》、《古村詞》、《敦煌白畫》、《敦煌曲》、《敦煌琵琶譜論文集》、《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畫—畫史論集》、《唐勒及其佚文楚辭新資料》、《甲骨文通檢》、《老子想爾注校證》、《饒宗頤史學論著選》、《廣東易學考》、《尚書地理辨證》、《說文古文考》、《金文平議》、《楚帛書》、《楚帛書天象再議》、《楚辭書錄》、《楚辭地理考》、《楚辭與詞曲音樂》、《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與曾憲通合作)、《明器圖錄》、《日本所見甲骨錄》、 《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全明詞》(全六冊)、《人間詞話平議》、《澄心論萃》、《曾侯乙墓鐘磬銘辭研究》、《巴黎所見甲骨錄》、《戰國楚簡箋證》、《長沙出土戰國楚簡初釋》、《長沙出土戰國繒書新釋》、《九龍與宋季史料》、《佛國集》、《詞籍考》、《景宋本淮海居士長短句》、《選堂賦語》、《黃公望及富春山居圖臨本》、《選堂詩詞集》、《學藝雙攜——饒宗頤藝術天地》、《遠東墓誌:遠東學院藏拓片圖錄》、《選堂集林·史林》、《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梵學集》、《文化之旅》、《新莽簡輯證》、《法藏敦煌書苑精華》(29冊) 、《饒宗頤史學論著選》、《新加坡古事記》、《海南島之石器》、《淮海居士長短句》、《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西漢節義傳》、《西南文化創世紀─殷代隴蜀部族與三星堆文化》、《清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