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

90後不買房

內地一名90後的女子馬佳佳發起一個名為「九十後不買樓」的行動,得到了不少國內年輕人和應,引起很多主流媒體的關注之餘,更被包括全球最大的地產開發商萬科邀請發表演說。

 這名少女認為90後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他們喜歡自由、不想受到束縛,更不願意像上一代人般為了供樓而犧牲整個人生。相反,他們需要的是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即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最頂尖的部分。

她是這樣說的:「傳統的買房行為對90後意味著重資本,無閒錢做其他事;房產折舊和產權無保障;買房會限制自由,不願意長期呆在同一個地方;想擺脫與婚姻相捆綁的傳統觀念束縛。於是,90後對於房子,要麼繼承,要麼放棄,要麼成為居無定所的城市新貴。」

面對現時高企的樓價,90後的確沒有任何選擇。要麼繼承,要麼放棄,要麼便租房。香港作為全球樓價最貴的地方,樓價中位數達家庭每年入息中位數的十一點四倍。換句話說,一個入息達到中位數的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近四年,才可儲足樓價中位數的三成作為首期。對香港90後來說,買不買樓己不由他們決定。不過,住屋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成家立室、安居樂業是每個人的目標。隨著年紀漸長,沒有一房在手心難免有點慌。這時,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便勸勉年輕人說;「不能20多歲就要求買樓,亦不能因此認為社會不公,西方國家不少年輕人無物業亦很平常。」

首先,東方與西方人對於房子的概念是截然不同,不能夠這樣作類比。西方國家房子面積大,婚後與父母同住一屋簷下也不覺擠逼,還可種種花草、在院子裡燒烤增添生活樂趣。不過,對於坐擁身家數百億的李先生,當然可以旁觀者的態度說這句話。但是對於每天辛勤工作的一眾「打工仔」來說,這些話未免有點不負責任。現實是無論他們如何努力賺錢,最後還是會受大圍經濟和通脹影響,無法突圍,這難免令人氣餒和感到疲累。

既然如何努力也突圍不了,那麼就鼓起勇氣響應這個90後不買房之說吧? 先不評論馬小姐是在主張90後不買房還是與地產商拉攏,推出迎合年輕新一代口味的商品房計劃,但筆者不得不佩服這位90後女生的見解和勇氣。

先說說這位女生的來頭。24歲的馬佳佳來自雲南,2008年成為該省的高考狀元,之後考進北京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沒有選擇傅媒行業,反而在大學旁邊開了一間創意情趣用品店,以陽光健康的形象包裝這個本來晦澀和隱秘的行業打出名堂。在2013年更創立公司「泡否科技」,除了自任CEO,還身兼代言人。她利用微博和微信製造話題,成為網絡紅人。

現實中沒有多少個年輕人能像她一樣,但馬佳佳的例子正好說明,若果新一代年輕人想向上游動,不能只靠過往的工作模式,而是利用伴隨著我們成立的互聯網和創意。說起創意,筆者不禁想起資深廣告人曾錦強在樹仁大學一個週會中說過的話:「從事創作的人不希望政府支援創意工業的發展,若我們想不到創意的方法振興創意工業,反要求政府資助,那我們還憑什麼叫創意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