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敢批港聞社會議題

毛記電視 重拾港味 小眾變主流

主持:鍾溥敏

【文字版】

毛記電視第一屆勁曲金曲分獎典禮 2015昨日(11日)於新伊館舉行,號稱「0競爭,0黑幕,0公信力!一晚分發超過三千個獎項!人類史上最大張樂壇成績表!」,3,500張門券一早售罄,電視現場直播外,還於港九多區做露天直播。辦得如此大陣仗,其實是一個以頒獎禮形式,憑歌寄意諷刺時弊的音樂節目。

《毛記電視》為甚麼如此受歡迎?
整個節目,大家看得舒服,與黃子華的棟篤笑一樣由頭笑到尾。這個典禮其實與七、八十年代的歡樂今宵無分別,相信這樣說,一班成熟的觀眾應該較容易理解。從前的勞動階層手停口停,經濟壓力多大也好,辛勞工作後回家,只想輕輕鬆鬆與家人吃晚飯,看電視娛樂一下,看江欣燕扮梅艷芳、盧海鵬扮羅文,還有阿燦扮蔡楓華唱《蝕到空虛》。今日呢?打工仔每日返工養家固然有壓力,就連小學生也同樣有考試壓力,再看看新聞,特區亂象叢生,政府施政又漠視民意,那一種冤屈,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看毛記電視,就是憑藉一些聽起來無厘頭但有意思,幽默卻有點啟發性的資訊,是發洩途徑,是精神寄託,也是慰藉。

《毛記電視》為甚麼如此成功?
第一、讓大家笑著面對社會的無稽又荒謬的實況,「有冤無路訴」正正是香港人面對的困境,透過二次創作的改編歌,就是對現實的控訴。十首金曲中,有以胸襲警的《胸追人》、談Treegun中英文水平的《明張目膽》、帶古箏搭不到港鐵的《想搭很難》、笑亞視死不斷氣的《亞視永恆》等等,典禮最後以一首《真‧香港地》作結,「識得聽」其實是笑中有淚。
第二、節目的風格夠本土,充滿住令人懷念的港味與港式文化。所謂的二次創作其實非這一代的產物,上一代的歡樂今宵已經在做,細個已經懂得唱帝女花「落街冇錢買麵包」,大家都是與這種文化一同成長。這算抄橋嗎?當然非也,只要是用心創作,雖然流程及製作有點甩漏,但顯然,毛記電視絕非是是旦旦。
第三,真.俞琤、徐小鳳、王宗堯、何韻詩、方健儀、彭浩翔等人現身支持,令節目生色不少,更重要是,有幾多人有勇氣又覺得需要出席支持呢?另外,亦要多謝Shell肯花錢贊助這班「廢青」,今時今日「方丈好小氣」的氣候下,有膽量贊助對政權沒一句好話的媒體,單是這份勇氣已足以令人佩服。加上有NowTV直播,一個網上蚊型電視台可以在大眾媒體播放,已經贏了一仗。

最後,一定是主腦林日曦及一班熱血員工的執行能力,集結網絡力量,並且付諸實行,成為實質行動。不過,《毛記電視》可否能否一躍成為主流,還是要看這股氣勢是否能延續,能否獲得大眾繼續支持。而這取決於,《毛記電視》要繼續做自己,做一個「真.香港仔」,繼續炮製屬於香港人的節目。

撰文:鍾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