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敢批

這邊塞! 那邊貴!

新聞敢批 2014-02-25
這邊塞! 那邊貴!

主持: 范啟妍
___
[文字版]這邊塞! 那邊貴!

紅隧這條「迫爆」海底隧道一迫已經迫了近十年;東隧的情況好一點,但其每日平均車流量已經很接近隧道的容量; 而西隧這條人稱「有錢人専用隧道」就一直使用率偏低。

為了解決這個長期擾民的問題,政府去年提出「紅加東減」方案,即是透過紅隧加價、東隧減價的方法,將車輛分流到東隧的試驗計畫,另外又耗資700萬元聘請顧問做研究工作。惟經過一輪研究諮詢後,政府在上星期宣佈暫時擱置方案,直至2017年收回東隧後及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後才再作研究。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指出,政府擱置「紅加東減」方案,主要是因為東隧車流增長比預期快,去年平均每日行車量增至7萬2千架次,而紅隧去年每日流量則減少了。按顧問公司的估計,「紅加東減」每日會使4千至5千架次車輛分流往東隧。如此一來,東隧的日流量即增至七萬七千架次,相當貼近東隧七萬八千架次的設計容量。簡單來說,即是將擠塞問題遷到東隧。

兩條隧道根本不能全面容納每日的車流量,即是若要解決擠塞問題,西隧都要「出一分力」。但西隧要到2023年才到期交還予政府,所以短期內政府都不能全權決定香港三條海底隧道的價格。但市民不能再等,這個問題困擾香港人多年,政府應盡快給市民一個交代。張炳良表示不排除提早回購西隧,雖然這樣做會涉及一筆為數不少的公帑,但若果能夠解決擠塞問題,這些錢亦是用得其所。

剛才提到東隧2016年會交還政府,而西隧則要到2023年才會交還,大家又知不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安排?其實是因為香港部份隧道是採用BOT模式 ,或稱「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的。這是一種公共建設的運用模式,是指將政府所規劃的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並且在經營一段時間後,再轉移由政府經營。

小檔案:

上文提到的東區海底隧道有2 部份,其中行車隧道部分由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建造營運,特許期由1986年8月1日起計30年,將於2016年8月1日交還予政府。而鐵路隧道部分已於2008年2月5日屆滿並移交港鐵公司。西區海底隧道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建造營運,特許期由1993年8月3日起計30年,2023年8月3日交還予政府。而紅磡海底隧道則已經於1999年9月1日交還予政府。

 

撰文: 范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