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鷹派與鴿派路線之爭

【社會議題/馬偉佛】社運陷入瓶頸,往往是卡在激進與保守、鷹派與鴿派的路線之爭。今天雨傘運動進退維谷,多少與民眾對運動應否升級或退場等問題意見紛陳有關。

社運從來都是成敗論英雄。激進派如領導成功,就變作英雄,不再有人計較他們當初如何激進,不過一旦失敗,又會成眾矢之的,要背負冒進罪名。當然,社運中的鴿派也面臨相同處境,如果「和理非非」的妥協路線取得成果,自然贏得大眾讚頌,若路線失敗,亦會變成過街老鼠。

雨傘運動之所以遍地開花,是靠一波波「激進」行動推進的。9月26日晚大批學生衝開保安防線,闖進公民廣場。當時有泛民人士嫌他們太激,但當黃之鋒等人被捕,引發更多人上街後,大家又不覺雙學激進了。

928當天,有示威者不甘乾坐政總外等警察抬走,呼籲大家佔領夏慤道,民眾一呼百應,佔領了來回行車線。起初也有泛民人士擔心失控,但當佔領行動成功後,他們又讚揚這是香港傳奇。

雨傘運動沒有領導,多少令「和理非非」的泛民不安,因此當激情過後,泛民又嘗試將傳統社運的倫理和秩序套進運動中,但和多數參與者格格不入,只能靠邊站。泛民有很多利害計算,他們怕佔領運動擾民,會失去中間選民支持,但他們又不願從運動抽身,以免被新世代的民主運動淘汰。

「鴿派」的約束令「鷹派」一直無法將行動升級,也令部分不願退場的民眾苦無出路。昨天凌晨有數十名「激進」分子衝擊立法會,將玻璃打破,泛民與雙學隨即劃清界線,公開譴責,有人甚至暗示這批人是「內鬼」。但假如昨天有成千上萬市民前來,響應佔領立法會,該「激進」行動恐怕又被演繹成另一個香港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