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生活文藝欄

高行健:對藝術家而言,若對自我意識失去自覺,等同地獄

高行健3

日內瓦大學校園裡,貼著諾貝X文學奬得主高行健的海報,面部大特寫旁寫著:對談,現實人生裡的藝術與科學。與高對談的,是歐洲高能物理硏究所硏究部主任Sergio Bertolucci。一個桂冠文學家,一個頂尖科學家,太吸引了,於是去聽。

活動以一段短片開始,高行健的水墨畫,一張接一張播著,黑白濃淡,抽象而大氣,予人天地恢宏之感。之後高出場,七十多歲,樸素西服,笑容親和如隣家世伯,臉上卻脫不掉一抺旅人滄桑,那口流利法文,仍有華語口音,現場提供即時英文傳譯。

所謂對談,其實是各有各說,到最後答問時才對話。科學與詩歌有何關係,Bertolucci說,是兩者都能令人有夢想,科學家在追夢,創作人也在追夢。高行健就說,社會需要現實,那是人生的一部份。人的意識無法看得見,但的確存在,正如科學也有黑暗之處(darkness),黑色的物質和力量,深層一點的東西。當人類知識演化時,人性也在演化。隨著時間腳步,藝術終也會帶來知識,但兩相比較,人文科學不像自然科學般發展得快。

科學講求硏究實驗和科技,有其邏輯,藝術呢?高說藝術是從人類的意識來,相對複雜。藝術家依靠的是自己,透過想像,獨立思考及自我意識進行創作。他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利用他人的活動來量度自己。對藝術家而言,若對自我意識失去自覺,等同地獄。

高行健年紀很小已習畫,他說高中時畫油畫,中國並無油畫大師,只能臨募著名油畫。九十年代去到意大利,看到不少油畫真蹟後,知道自己畫的是垃圾,無法接受自己是個畫家。他說中國水墨畫很好,用毛筆,畫線,但自己無法感到興趣,覺得没有生命,没有perspective,中西方傳統很不同…。到法國後,他在油畫布上畫水墨畫,嘗試予自己的水墨畫生命,接近科學的生命,這種對生命追尋,使人非常着迷 ….。

有聽眾問他,畫水墨畫,用的是紙或絲布,為何他選用帆布?既然喜歡油畫,為何所畫亦只用黑白兩色?高回答說,使用帆布,起于多年前Royal Museum of Brussels 的院長為他安排十年紀念展時,建議他用水墨畫巨型的畫。於是他選用帆布,而且只用水墨,並到中日韓台四地搜集墨,收集了逾千個品種,品質及色調各有不同,還有不同的調色板,不同的濃淡比例……..。墨是黑的,所畫也就必也是黑和白,其他顏色跟水墨也不夾,怎樣才是簡單優雅,反覆硏究後,決定選用黑白,但黑白本身不止是黑白…。

小小的講廳,二百多個聽眾,兩小時的交流,除了高和Bertolucci外,還有兩位詩人唸出自己的作品。感覺有點奇怪陌生,是了,因為全場很靜,一直很安靜地聽,跟樹仁如市集般的週會,差天和地。

作者:盧愛玲

高行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