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徵文比賽生活文藝欄

香港不適合讀書的五大理由 (小品文章參賽作品)

作者:馮瑋蕤145004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卻擁有超過700萬人口,隨著內地人口流入,人口數量還大有上升趨勢。香港地小而資源有限,然而千千萬萬的內地狀元尖子仍然對這個地方趨之若鶩,本文將痛陳這小地方不適合讀書的五大「罪狀」。

首先,讀書做基本的需要就是「書」,然而,香港的書和文具一類用品價格卻遠高於內地和臺灣。據筆者的親身經歷,同樣一本書,在香港買380港幣,在臺灣也賣380台幣(折合約91港元),匯率不同下,香港的書籍可謂「天價」。內地更不用說了,對比臺灣或香港,同樣一本書在內地售賣的價格至少有3折的價格差距。但是在香港,除了兒童讀物外,書籍幾乎一律售價三位數,課本更是起步價三百大洋。香港的文具同樣令廣大學子卻步不前,只是普通的不知名文具,價格就是內地的2-3倍,筆記本基本都是兩位數,其實兩者品質無差,價格卻又天壤之別。於是,筆者收到了不少香港同學要求代購內地文具的要求,而對即將前來香港讀書的同學,學長學姐都會建議不妨帶點內地文具。面對如此高昂的書籍和文具,學生連最基本的「武器」也難買得到,香港又怎麼算是一個適合同學讀書的地方呢?

其次,作為免稅港口,香港是當之無愧的購物天堂,引致學生在打扮上耗費時間。在內地貴價的化妝品、奢侈品,在香港幾乎是「白菜價」,折扣高達三四折的名牌比比皆是。對比香港、內地、臺灣的高校學生可以發現,香港同學大多注重打扮,女同學幾乎每天都會化妝上學,日常的生活也多涉及打扮、購物。相反,一眼望去,內地與臺灣高校同學素面朝天,打扮質樸,對比可不謂不大。

衣食住行成本高也是導致香港不適合讀書的「罪魁禍首」。由於丘陵、山地多,平原少,日益增長的人口發展需要跟固定有限的土地資源之間充滿矛盾,香港的地價樓價經過多年來的攀升,已經到達普通年輕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同時,香港的消費水平高,香港的同學大多有兄弟姐妹,大部分同學為了應付高昂學費和生活費需要做兼職,以此減輕家庭負擔,導致無法一心學習。

另外,學生們過度高漲的政治熱情,為了參與政治活動蹺課、缺乏學習時間的問題屢屢發生。學生太關注政治,無心研究學問,教授們也不閑著,有些還站在抗爭的最前線。想來,為香港的民主發展貢獻一分力沒有錯,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付出原本應花在學習上的所有時間,站在風口浪尖的同學究竟在抗爭什麼,追求什麼?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學習時間與參加政治運動不可兼得,既然選擇站在街頭,自然就不可能兼顧圖書館裏的詩情畫意,經綸講義了。

最後,環境擁擠,高樓大廈太多,壓迫感強,節奏過快,以至同學們的創作靈感被生活的快節奏扼殺在搖籃裏,也是香港不適合讀書的一大罪狀。對於文學系的同學來說,創作需要的是空間、時間,才能啟發靈感。比如美國作者亨利•戴維•梭羅,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過起自耕自食的生活,面對幽幽湖水,無人打擾的寧靜,才有舉世矚目的《瓦爾登湖》橫空出世。再看遙遠的古代東方,東晉詩人陶淵明歸隱田園,自得其樂,才有反映田園生活情趣的《歸園田居》流芳百世。緊迫的生活,川流不息,人來人往,又怎麼能給予同學創作的靈感呢?

嘿,香港是有多不適合廣大學子潛心學問啊!

其實,從古至今,香港出了大量名人學士,如才子黃霑、家喻戶曉的作家金庸、飽讀詩書的倪匡……數不盡、道不完。且不說香港各大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直位於前列,香港的研究水準一直是內地不少高校望塵莫及的。根據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大學名列三十強,學術水準當之無愧。關於生活費用方面,香港各大高校同樣為莘莘學子提供良好的「硬體」,對品學兼優的同學提供高額獎學金,只要成績夠好,高校提供的獎學金相當於全免學費,還提供生活津貼,吃喝玩樂完全無需憂心經費問題。

鑽研學問,不管身在何處,都應有東方朔「大隱隱於市」的忘我境界;有陶淵明「心遠地自偏」,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的寧靜;有王陽明隨遇而安,知止而心靜的淡泊。須知,心靈的枷鎖不一定需要到林泉野徑中去找解鎖的鑰匙,車水馬龍的繁華鬧市未必不是心靈的另一片更高層次的淨土,在燈紅酒綠的喧囂中獨善其身,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寧靜,又何嘗不是更高的境界?

《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靜心者,需先「知止」,明白自己所欲所求,定下心來,方能達到理想的彼岸;不知止者,心有雜念,欲壑難填,心不定,則學難成。香港適不適合讀書,終究是看個人造化,寫此一文,與各位同在香港求學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