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編輯推介

領導人後代紀念周恩來誕辰120週年

為紀念總理周恩來誕辰120周年,來自兩岸四地包括黃埔軍校同學、孫中山及周恩來等創校領導人後代、國共著名黃埔將領後代等,近二百人應邀出席紀念活動開幕禮。

活動由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合辦,一連兩日在香港樹仁大學舉行。

黃埔同學總會會長林上元

黃埔同學總會會長林上元致辭,讚揚周恩來對黨和國家的卓越功勛,為解決台灣問題花了大量心血,作出很大貢獻。

周恩來侄女、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主席周秉德

周恩來侄女、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主席周秉德表示,黃埔人對祖國統一有更多責任和使命,而中華民族實現統一會令國家更強盛,社會更安定。

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李藹君

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李藹君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更趨嚴峻,希望以參加此活動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各界團結和合作,貫徹中共中央對台方針政策,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 (前排左四)

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表示,經過九個多月的準備工作,在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和黃埔軍校建校94周年之際,迎接來自兩岸四地的黃埔人,共同紀念黃埔軍校政治部周恩來主任,輔助孫中山校總理和蔣中正校長為建立黨軍,培養軍政武裝力量所作的貢獻,紀念孫中山當年在港的革命足跡,意義深遠和重大。



攝影: 何卓賢   羅偉傑


延伸閱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相關活動:

今年五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一項公開活動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提到周恩來在1976年去世時,自己是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學生,未有在學校的學習中認識周總理。首次最深刻接觸總理的生平,是1979年參加香港大學學生會交流團,到北京與清華大學交流…… (詳盡內容)


延伸閱讀分析文章:

1976年1月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北京逝世。當年的清明節,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紀念周恩來的活動演變為抗議「四人幫」的「第一次天安門事件」,隨後「文化大革命」結束,周恩來的主要著作往後收入《周恩來選集》。

有分析指,周恩來被景仰為「一代偉人」、「中國共產黨道德楷模」的「人民的總理」,更引用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的話:「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就可能不會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沒有周恩來,就會燒成灰燼。」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更指出,許多黨外人士是「認識周恩來才認識中國共產黨,相信周恩來才相信中國共產黨」。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著名哲學家李慎之,曾經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工作,兩人亦有私人交情。李慎之曾經提及一輩子佩服周總理,但在晚年覺得周恩來在文革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分析同時指出,公眾認為周恩來從個人生活和人品上都是清官,沒有子女的他並無積累任何物質財富,對於工作也是眾所周知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