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鞋匠後代:自製皮貨尋人生目標(李宇婷)

Marco(封面圖)的父親是個鞋匠,七十年代在九龍城一帶經營山寨鞋廠,作為兒子,小時候常在鞋廠看師傳造皮鞋。

Marco屬「紅褲子」出身,以前有幫大品牌造皮袋,十分熟悉手袋的結構和製作工序;現時在葵興工業區全職經營皮製工作坊,教授造皮鞋和皮袋,只要學員提供相片便可照樣造。

工作枱有齊造袋所需的基本工具,右邊手袋是學生的半製成品。

Marco自言一教就11年,近年學生少學造鞋,反而學造手袋為主。他表示,製造一個手袋需要十多個小時,分四至五堂,學費合共介乎四千至五千元。

Marco現時每星期上足六日課,星期一至五分早課及午課,星期六則上足全日。他解釋是滿足感讓自己繼續教下去,眼見學生成功誕生製成品便倍感開心。

學生的半製成品

Marco因環境氣氛而選址工業區,「細細哋,三、四個人做吓嘢,傾吓計,好舒服」。他又指出,現時幾乎不接皮製訂單,也不賣現成皮製品,不會與市場競爭,「將它變成一間舖,運作上就會有好大壓力,有壓力,製作上唔會有心機去做。」

工作坊環境

近年港人更關注本土產物,Marco認為口號上的支持居多,「一般人感覺DIY(Do it yourself 自家製)唔值錢,我都俾得咁多錢,點解我唔買名牌?」他說港人普遍都是愛好名牌,不太注重手製用品,亦不認識製品背後的技術,承認單靠手作品不可能維生。

皮革削薄機

造鞋紙模

造鞋用的鞋楦

但他亦承認,有小部分人喜歡手作品,更希望親手造,「老實講(我啲客)係買名牌買厭咗,質疑名牌袋係咪真係值四至五萬蚊。」

手製皮鞋

手製手袋和皮箱

Marco強調,參與工作坊要講心態,「坐埋唔係快餐,真係要坐定定,好有耐性去做,急於求成就唔好。」到底是甚麼驅使學員花十多個小時去造皮貨?Marco說是「挑戰自己」,「如果唔係,人生仲有咩目標?返工放工,吃喝玩樂,出去食飯打卡發布IG。」他補充,花十多個小時造到自己滿意的作品,「嗰種滿足感,諗下都覺得好正。」

記者、攝影: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