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集體保密為符宗主利益

政府宣佈發出兩個免費電視牌照,偏偏被認為是「準備得最好」、「最有創意」、「最受市民歡迎」 香港電視卻失敗而回,社會支持香港電視的聲音近乎是一面倒,均認為這個結果對其不公平,但更關鍵的問題,並不是「電訊魔童」王維基的落敗,而是行政會議這個「集體保密制」的存在價值,以及是否到了該檢討的時候了?

行政會議的「集體保密制」,是英國殖民時期的產物,其存在的主要價值有兩個,在這個最高決策單位裡,全部成員為港督委任,回歸之前,成員絕大部分是政商巨賈,他們代表了主流權力、既得利益者,這些人,也是殖民政權穩定的結構來源,他們不希望任何討論過程和決策結果公開,被公眾知道。更重要的是,這個本來討論本地事務為主的單位,往往,在殖民國的影響下,要作出一些符合殖民國利益,卻可能對香港利益有損的決策。一個本地政治單位,卻要作出一個符合另一政權和地區利益的事情,這種做法,又如何能公開呢?這就是行政會議集體保密制存在的原因。

在香港電視事件中,當民間和不少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黑箱作業」之際,更有傳媒指出,根據早前的專業報告,是建議發出三個無線電視牌照的,但報告到了行政會議進行討論時,香港電視卻被「行政長官聯同行政會議」擋了下來,他們的保護傘,正是「集體保密」制。這是非常荒謬的事。香港已經回歸十多年了,為什麼這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機制繼續控制著這座城市呢?難道,還有另外一個政權的利益要兼顧,而其利益大於香港人的利益嗎?

如果特區政府無能好好處理這件事,正好應驗了一些人的預測,王維基是死在「政治因素」,而這個政治因素,就是北京。

《香港評說》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