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社會議題

陳健波亂發炮 自己人「中槍」

新一屆財委會終於通過創科局開局。剪布成功,新任財會主席陳健波難免意氣風發。他日前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議員拉布「神憎鬼厭」,認為要考慮不同方法來抗衡,又批評現今香港選舉制度畸形,候選人只要2萬至3萬票已可當選。

平心而論,香港選舉制度的確畸形,因為有功能團體的存在,惟問題人所共知,在此不贅。陳批評的比例代表制,卻是由北京認可的,出現問題也只能說「作法自弊」,用著名時事評論員蔡子強的說法則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先回顧一下,九一直選採用雙議席雙票制,結果出現「聯票效應」令民主派大勝;九五直選改用單議席單票制,但同樣是民主派大勝。兩種被認為「為民主派/黨設計」的制度,主權移交後因而肯定無法繼續沿用。直到1997年5月,本來「多議席單票制」高唱入雲,雖然候任特首董建華上京游說,指出多議席單票制已被視為打壓「某些人」的手段,但特區籌委會委員劉兆佳仍指比例代表制不可能被採用,結果短短一日,佳叔便態度軟化,最後比例代表制更戲劇性「擊敗」多議席單票制,為特區採用。

不利大黨的比例代表制的確能制衡民主黨,但後果卻是當選門檻下降——正如陳健波說的「2萬3萬票已可當選」,激進勢力抬頭。換言之,社民連、人民力量、黃毓民、拉布⋯⋯一切都是因為要「打倒民主黨」。諷刺地,如今北京或者會寧願容忍民主黨獨大。

主權移交18年,對選舉制度也有檢討。去年有消息指,政府有意重劃立法會選區。將十八區區議會,每兩個組成一個立法會選區,即「由五變九」。選區變小,意味每區議席亦會變少。比例代表制的原意,是希望選票能按比例轉化為議席,避免簡單多數制下,有大量選票無法反映於議席之上。(簡單多數制下,假設A得票是51%,B得票是49%,勝出的當然是A,但有49%的民意便沒有代表)比例代表制的缺點/優點正是:假如選區議席太少,選票則難以按比例轉化為議席。這或者是檢討希望達到的,避免少數派當選,但同時卻令選度更「畸形」,到時每位議員可能都只有「2萬3萬票」。

陳健波發炮,明顯劍指拉布議員,但中槍的恐怕是自己人。即使剪布有功,但常言道「有風唔好駛盡」,蔡英文一年前說的「誠惶誠恐」還是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