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還是低調些好

香港的本土意識發展有燎原之勢,且百家爭鳴。唯其間理念之混亂,直教人咋舌。蝗蟲論思維之狹窄,帶著一竹篙打一船人的邏輯謬論,早遭批評,最想不到的是這種排外情緒,竟也發生在應該最講包容的教會和知識界中。

跟這位在大專院校任教的大陸朋友沒聯繫多年,農曆年後突然一通來電,邀約下午茶,欣然赴會。不料他甫坐下寒暄兩句,劈頭便是訴苦,原來他最近深感莫名壓力,不但未滿六歲的小孩每週日跟母親返教會回家後,都會跟他訴說遭其他小朋友冷待,即使他自己在校園裡提出某種意見,也會遭到眾口貶斥,甚至視之為「叛道」。

他教的是公共財政,他眼中的現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只是個懂守財的會計師,毫無宏觀願景。可他在校內從來不敢提出。他解釋:曾俊華代表本土官僚,沿用港英殖民式理財方法,在院系仝人眼光裡,絕對正確,若唐突提出,豈非要遭五馬分屍?還是低調些好。

梁粉陳啟宗去年也曾批評曾俊華應花的錢不花,馬上遭到四方狂轟。梁振英多花錢扶貧,引來各方關注審慎理財原則,又惹來萬箭穿心。卻有誰討論過任何民選政府,都必定會步向多花鈔票的方向?

普選帶來的改變是系列性的,社會卻只沉浸於民主抗共甚至對抗大陸人的簡單情緒中,讓人汗顏。

《香港心》   陳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