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遠足意外頻生 網媒有責

記者:高樂瑤

近年掀起遠足熱潮,不少網媒經常以「隱世行山地點」為題,吸引讀者,但部分市民跟風前往「打卡」之餘却忽視安全,以至意外頻生。有登山藝教練和傳播學者呼籲網媒介紹遠足地點時,應提及難度和風險。

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資深二級山藝教練吳銨洋指出,近年網上充斥各種介紹遠足路線的文章及報道,但大部分報道未有清楚列出安全提醒,如路線難度及風險等。他以飛鵝山自殺崖及鶴咀為例說:「有些朋友在IG看到漂亮的照片,希望能登上自殺崖,但自殺崖對初級登山者可謂危機重重。」

吳銨洋建議遠足人士登山時量力而為

吳銨洋說曾看過一篇介紹清水灣釣魚翁的報道,該報道較少提及沿途路線,亦未有提供安全注意事項,如登山所需時間及安全保護措施等。「釣魚翁難度不高,但如果不仔細描述路線,對遠足認識不深的市民就會造成生命危險。」

吳銨洋建議遠足人士和登山者參加山藝課程,而出發前應自行搜集資料,做好安全保護措施。如要攀登,應與擁有資深登山經驗的朋友同行,登山時要量力而為。 

網媒讀者皆有責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馬偉傑博士指出,由於網媒和社交媒體會根據社會潮流和互聯網使用者關注的議題,發表文章,而健康生活及綠色生活一直受到關注,故有關遠足路線的文章大量增加。

馬偉傑認為,網媒發布有關遠足路線的文章時,應考慮內容對讀者造成的潛在風險。既然不少互聯網使用者輕視遠足風險,網媒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便應多加留意其發表的內容,「在報道中提及安全及風險問題,並訪問遠足專家,為讀者提供更多資訊」。

他又表示,社交媒體有別於網媒及傳統媒體,難以要求他們為受眾進行遠足安全風險評估,因此社交媒體使用者應自行搜尋更多資訊,為遠足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