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飲食

走醬汁,毋寧死

朋友過重,找來營養師設計餐單,其中一項重點是「走汁」,茄汁焗豬扒變成高溫焗豬扒,豉汁蒸排骨就是清水蒸排骨。雖然食材本身有味道,但沒有了醬料強化風味,總不免清淡。飯聚時,眼看沒有黑椒汁的西冷,只可以蘸一點喼汁作調味,不禁佩服友人的決心。

最原始的調味料來自大自然,有鹽、胡椒、果實汁液,還有香草等,然後是調製過的配料,包括醋、醬油、蕃茄醬。最理想的是廚師可以烹調獨特的醬料,賦予食材不同的風味。我喜歡吃魚,廣東人蒸魚用的是蒸魚豉油,魚肉嫩滑,脂肪甘腴,豉油汁則是佐飯美食。還有吸收了豉油的葱絲,每次可多添兩碗白飯。傳統的蒸魚豉油,會混合鯪魚骨、冬菇腳、紅蘿蔔和芫荽頭,熬出濃湯後,加入老抽、生抽、蠔油、糖等煮沸,講究一點可以用瑤柱煎水來煮。總的來說,豉油是蒸魚的靈魂,很難想像沒有豉油的東星斑會是怎樣的味道。

西餐對醬汁要求也嚴格,廚師會為每款佳餚創製獨特的醬料,也就是濃縮高湯,要有理想的稠度和味道,依靠的是多年入廚經驗。醬汁入口時要有力道,是否平衡和層次變化等,有點像飲咖啡,做到餘味悠長,吃完主菜後,會用麵包擦盤,把餘下的醬汁都揩淨,這是對廚師的一種欣賞。歐洲人常吃烤焗三文魚,肉質堅實而有點果香,最常見的是配以牛奶、牛油、麵粉糊等調製而成的白汁。白汁味道好,沒有強烈風味,能夠和各種食材靈活配合,有的把牛油加熱至出現褐變反應,金黃色的牛油可以加點檸檬汁來平衡,會帶有一點堅果的味道。

經過半年的清淡歲月,朋友明顯消瘦不少,但過了一段日子,體重又節節上升。朋友笑言再沒有見那營養師,可以吃得滋味,即使胖點也是值得。

《飲食香江》/圖文:林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