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訪與寫作

請狠下心告別「亞洲奇蹟」

【新聞評論】

亞洲電視因去年未有按法定時限出糧今早在裁判法院提訊。在裁判法院外,竟有數十人手持標語,在庭外 表示支持,他們引用被告之一葉家寶指,亞視是文化「遺產」,又打氣大叫「亞視加油」、「亞視萬 歲」。先不論亞視是文化「遺產」這吊詭的說法,這班支持者的出現,已十分吊詭。

相信已表明不再注資的王征,在公民廣場跳舞的場境,大家仍歷歷在目。對香港人來說,亞視最深印象的 示威,是免費電視牌照風波的那一次。無疑,法院外的示威,這數十人群眾活動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葉家 寶和亞視管理層。如果這班「支持者」是專業臨時演員,吊詭的地方是,難道這班臨時演員不 知道為亞視管理層工作,「是無償,要自付交通費用,更體驗了港人獅了山下精神」?

假如這班「支持者」不是受聘,那更吊詭。吊詭地代表了奴性重的港人,吊詭地代表了「獅了山 下」。亞視不濟,不是近兩個月的事,亞視長期積弱,弱得沒有劇集製作,弱得錄到零收視,弱得要重播 再重播深宵金牌節目—魚樂無窮,但港人從未以行動表達不滿。港人奴性重,懼怕改變,覺得「有已經很 好」,對文化要求低。老一輩常以,從前生活艱苦,以打落門牙和血吞的態度,忍受不公義,忍受不滿。 情況如活過大屠殺的一代猶太人,經歷過集中營極端的饑餓,即使戰爭已完結,仍然採取緊縮,他們怕一 旦習慣了在舒適的環境生活,會無法再活過集中營的煎熬。學者形容,猶太人這種心態為「生還者內疚」 (Survivor Guilt),與蔣麗芸的「獅了山下」有類似的行為模式。無論蔣麗芸、或這班活在「獅了山下」的 港人,都欠缺大氣電波是公眾資源的覺醒,都無意要求亞視、港府甚至無綫,就使用公眾資源,向公眾負 責。 其實亞視員工和忠實觀眾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是受害人反而幫助加害者。亞視違法欠薪金兩個月, 員工反稱對公司有感情,不願離職。多年來亞視表現有目共睹,但粉絲們卻仍表示對亞視有情感,容許這 個電視台不停重播十幾年前的劇集,甚至重播幾年前的煙花匯演!綜觀全球,絕對找不到如此嘆為觀止的 電視台與觀眾關係。

收視低、節目素質差的亞視,卻能夠苟延殘存到今日,稱得上是香港奇蹟。這個奇蹟的誕生有賴少數人的 歪理:區議員方國珊聲稱很多人欣賞亞視的製作。但實際數據已經表示,自「江澤民事件」後,亞視收視 插水接近零點,市民也認為其節目水平差、觀賞度低,近八年來亞視節目在「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中 均十甲不入。曾於亞視工作多年的林援森(森哥),亦嘆息亞視素質越來越差。他苦笑稱亞視管理層奇怪, 所以什麼奇怪事情都見過:亞視多年前一個選美節目,管理層竟然成功招募到一批義工保姆。所以他對亞 視落得如此下場不感稀奇。

更荒謬的是,亞視股東「有錢不發薪」,只肯借錢給員工過年關。但幾個月來,政府就亞視問題,卻採用 無為而治的態度,難免給人一種亞視得天獨厚受關照的感覺。巧合的是政府一招兩用,這邊廂容忍「亞洲 奇葩」的存在,那邊廂卻對盛意拳拳的王維基,特別「仔細地」審批其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是否政府特意 拖延亞視欠薪問題,讓其有最充裕的時間尋找白武士?因為只要亞視度過眼前倒閉難關,就能保持目前電 視牌照的勢力分佈。

要一個垂死老人重新展現出年輕的活力和光華,那怕政府有意延續這個「亞洲奇蹟」,我看也只是一時三 刻的迴光返照。借用一句電視廣告口號:「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亞視雖服務香港數十載,但也到了該 離去的時候。政府有責任將屬於公眾的大氣電波重新分配,並且更公開和透明地進行電視發牌制度,與此 同時,通訊局應該加強監管佔用大氣電波的電視台的營運狀況。較佳的做法是要求電視台必須為本港上市 公司,讓其財務狀況得以透明和公開。只有這樣,香港的電視業才得以重新出發,有競爭才有進步。
何英傑   鄒昊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