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說話不是演說

近日在網上瘋傳一張拜年工作坊的宣傳單張,除了負責人的不專業成為網民輿論話題外,網民更批評工作坊是間接在製造「怪獸家長」。所謂有市場才有供應,是這一代小孩子的表達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抑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形式化,以致有這些工作坊的出現?

 大概是自有記憶以來,新春期間,父母總會提醒自己要和親朋好友說祝賀說話,這除了是應節,更是有禮貌的表現。這些祝賀說話更不可以千篇一律是「恭喜發財」、「新年快樂」 ,而是要因應不同人的身份,說不同的祝賀語。若見到爺爺奶奶級的要說龍馬精神,身體健康;叔叔姨姨級的要說工作順利、萬事如意;哥哥姐姐級的便要說學業進步。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頭一次說的時候覺得很靦腆。但見向長輩拜年時說了恭賀的說話,逗得長輩開懷大笑,得到稱讚的同時也得到獎勵─紅包,又變得很願意。頑皮的時候甚至跟同齡的小童比賽誰說的恭賀說話多一點,當時說得很流利很有自信嗎? 只記得是懷著祝福,由心出發。

宣傳單張上大字寫著「想讓小朋友拜年更進步?」筆者在想,怎樣的拜年方式叫好,怎樣才叫差呢?以演說的方式連珠炮發地說一大堆祝賀語還是由衷地說一句「身體健康」來得更有誠意呢?連拜年時應有的禮貌也要由陌生人來教導,那父母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一直到現在,過年期間仍然會對親朋好友說祝賀語。只是人大了,不再像小孩子的時候什麼都亂說一番,說得最多的還是「身體健康」。 但是,我對父母在那時循循善誘的教導仍然歷歷在目,還記得父母說這是有禮貌和教養的表現。這不是陌生人教曉我的,而是自己最愛的父母,當然會一輩子記在心中。這是父母與傭菲姐姐、導師的分別。

說話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方法。溝通不是演說,不需要有自信、有技巧,只要發自內心便好。如果連這麼簡單和基本的道理都忘記了,那就不要說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