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欄無人地帶生活文藝欄

【香港秘境】芽菜坑廢村

芽菜坑村是一條位於香港港島東部的已消失村落,位置是現今雲景道近雲景台對上的山坡上。芽菜坑村約於1950年代建立,當年居民開墾耕地,種芽菜為生,芽菜坑村因此而得名。

由雲景道登上百步梯
向芽菜坑村口望看,很難想像曾經是一條村
雜亂的叢林中,隱約看到一條石路

芽菜坑村初時的居住環境非常惡劣,不但缺乏電力及食水供應,又無疏導污水的渠道和垃圾站,下雨時居民要脫下鞋子才能通過。

由於早期芽菜坑村食水供應不足,居民需要走一段山路,再扛水回家

直到1984年1月17日,政府就芽菜坑村寮屋的改善計劃峻工,針對村內的衛生及公共設施進行改善,令當時180戶,即1000多名居民受惠。

廢墟中的生機
雜草叢生的小石橋
隱約能看到村內通道
地上散落各種用品的殘骸

雖然芽菜坑村已消失,現今的一帶成為了不少行山客的途徑之路,穿越芽菜坑村,進入金督馳馬徑,甚至登上紅香爐峰。

歷史小知識

位於寶馬山的芽菜坑村是香港昔日其中的一個寮屋區。寮屋是指一些非法佔地而建的臨時居所,建築相當簡陋,大多以鐵皮及木板等搭建而成,所以又俗稱鐵皮屋、木屋。

寮屋的出現,除了因為不少原有的房屋在戰時受到破壞,其後中國爆發國共內戰所引起的難民潮,使香港住屋需求大增。而當時港英政府未有提供任何公營房屋計劃,難民便在市區邊緣和山邊建造寮屋。

1953年,石硤尾大火寮屋大火,事件引起港英政府關注政府,政府才改變房屋政策,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居民,寮屋在香港的數量才受到控制。政府其後在1982年及1984年至1985年為所有寮屋進行登記,交由俗稱「寮仔部」的寮屋管制組管轄,確保寮屋居民遷往公屋(「上樓」)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