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穩評失靈

不算新疆的「5.22」那類「暴恐」事件在內,中國各地極端性事件也接連發生,顯示中國真的進入各類矛盾的集中爆發期,也顯示運行近十年、被令強化的「穩評」機制基本失靈。

所謂「穩評」機制,即「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機制。那是十年前中共出現「維護」治政思路,也就是即「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思路之下,要求建立的維護社會穩定機制。

這一機制,自2005年開始在各地以「探索」的名義建立,在前年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寫入政治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穩評」機制建立,意在配合重大決策,防範風險出現,而主要風險就是群體性事件。

中國的「群體性事件」,基本分三類,一類是因貪腐行為引發的官民衝突,特別是農村徵地的貪腐引發的事件;一類是因政策推行中出現利益受損而產生的示威,如下崗工人靜坐、農民工討薪;一類是重大項目建設涉及環境問題,引發民眾阻攔事件。

最近出現較多的,是地方重大經濟建設項目,引起民眾環境憂慮,由之前的集體「散步」,發展到與警民對峙甚至直接衝突。這類事件今年以來接連發生,而且一出現事件,地方當局就出動警察甚至荷槍實彈的特警,有的直接向民眾開槍,不僅令官民關係更加緊張,更令中國社會進入流血衝突的暴力階段。

這些事件的接連發生,說明「穩評」機制在相當多的地方是失靈的。這種失靈,基本上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地方當局層層相騙,根本就沒有建立什麼機制;一種是建立了機制,沒有適當運行;還有一種是機制也建了,評估也做了,但做不出正確的評估。

《北京觀察》/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