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社會運動的正當和正義性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日首次高調指「佔領中環」是違法行為,指老師切勿參與或安排學生參與佔中,否則教師除了要負上法律上的責任,也可能因而影響教職。當然,吳克儉的說法不無道理,任何人犯了法,當然要負上相關責任,教唆未成年的小朋友去犯法,也可能違反法律。然而,話應該說得更清楚一點。

 

作為教育機構,為人師表,在課堂上最重要的是,告訴學生更多資訊。比如,為何有「佔領中環」出現?參與的是什麼人?目的是什麼?它將可能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包括對香港與北京的關係,包括對香港的經濟情況等等。當然,不能迴避的是,佔領中環儘管宣稱是一個「和平非暴力」的行為,但不等於沒有違法。按照香港目前的法例,假如你阻礙公眾地方的正常運作,經警方勸告後仍不離去,便有可能違法。這一些,都是圍繞著「佔中」可能會發生的事。

 

縱觀歷史,學生參與社會運動者,不在少數。上世紀初,有著名的五四運動,到了今天,相信即便是大陸的官方教科書,也不會批評五四學生運動的正當性吧。近者,在香港,一九六七年的「六七暴動(親北京者說法是:六七騷亂) 」期間,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胞弟曾德成,當時還是中學生一名,由於在校內派傳單批評殖民政府「推行奴化教育」,因煽動罪被判牢兩年。但時而勢易,九七政權轉移後,當年階下囚成了今天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從「五四」到曾德成的故事,我們看到,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正當和正義性,是超越法律本身的。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提供事件的不同角度及面向,讓學生思考。而吳克儉,只提供了一個面向,一個有關「警告」的面向,難怪引來社會反感。

《社會議題》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