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漁護署推行「都市農業先導計劃」
設5百平米室內作物農場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與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合約,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推行「都市農業先導計劃」,於花園內一個室內作物農場種植農產品。

室內作物農場佔地約500平方米,預計今年第4季開始投產,向市民提供從農場到餐桌的低碳足跡新鮮農產品。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先導計劃為期5年。該署會繼續物色合適的地方,推行類似的先導計劃。

發言人又說,「都市農業先導計劃」是《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的其中一項重點措施。都市農業的整體概念是讓農業融入都市,為都市人提供優質新鮮的減碳食物、綠化景觀和現代農耕體驗,同時提升都市生活質素及宜居度。

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Farm66 Investment Limited)自2013年起研究「都市農業」(urban farming),採用的新科技和技術包括:生物科技及AI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技術;節能LED光波種植技術;多層式垂直種植架;魚菜共生生態循環技術;全自動化種植生產系統;及大數據管理系統。其中垂直架能夠在同一個種植面積上,提供多35%的耕地空間和多25%的種植產量。

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的多層式垂直種植架。(圖片來源:綠芝園網站)
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的多層式垂直種植架。(圖片來源:綠芝園網站)

該公司並向全球提供高科技室內農業工廠的設計和安裝方案,並提供「商業對商業對消費者」(B2B2C) 銷售農產品的配套。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地推行都市農業的相關措施,包括在新發展區規劃階段引入都市農業元素,善用北部都會區及其他新發展區的都市空間。政府亦會在合適的公眾街市天台設置現代化水耕農場暨攤檔,興建中的天水圍公眾街市將率先引入「現耕現賣」的概念。

———–
主圖片: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右)與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譚嗣籇(左)簽訂「都市農業先導計劃」合約。

主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