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專訪香港人‧語

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 談家人、談本土、談港大

嘉賓:孫曉嵐(港大學生會會長)
記者/攝影:冼浩賢
訪問日期:2016年2月26日

談家人

孫曉嵐表示,現時參與學運,很難避免遇上麻煩,唯有盡量令家人理解。公眾現在經常談論學生被人操控、羊群心理和英雄主義,但實情並非如此,特別是英雄主義就更加說不上,因學生會所做的事,很多時會公眾與學生兩面不討好,更談不上光環,故此家人對他們的支持就更重要。「父母某程度都信任我探取行動前都經過深思熟慮,雖然有時他們跟我想法不一,但也不會強加於我身上,不過身邊有同學情況就比較困難,甚至被家人禁足及經濟封鎖。」孫認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希望大家相信他們有獨立思考,不是「為做而做」。

談本土

很多人現在將本土與抗爭手法掛鉤,孫曉嵐覺得兩者其實沒必然關係,有本土思潮不代表抗爭就會激進勇武,兩者不應混為一談。她表示,作為學生會會長,採用何種抗爭手法前,會考慮法律限制、同學安全、學生會聲譽及是否有同學授權等問題,亦會讓同學清楚學生會的原則及底線。

談學生會

孫曉嵐覺得,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存在,不一定要有共識,反而是在現時環境下,學生怎樣可以在表達意見的同時,又可以尊重他人。她強調,學生會不是政黨或社運組織,任何行動都要考慮同學接受程度或意願,亦要令同學明白行動後果。未來學生會採用何種抗爭手法前,都希望與同學有接觸和溝通才決定,也會令公眾和傳媒了解行動背後目的和理念,避免誤會。

談校委會

校委會會議一向在校園內舉行,孫曉嵐表明,現在在校外舉行不合理亦不健康,反映校委會對學生不信任,認為雙方要對話,重新建立互信,而校方先開始面對學生是第一步。她指出,學生會會長的校委會議席,是由民選產生,校委會不應以投票形式驅逐唯一的本科生代表離場,此做法會立下壞先例,擔心以後有反對聲音就以此方法解決,最終令教委會變成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