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民主黨的comfort zone

轉眼又到「六四」,社運人士又再掀起「大中華」與「本土」意識的爭辯。這些討論,意味綑綁了港人25年的「六四情結」已經鬆動,也意味在政壇靠吃「六四」老本過活的一些泛民人士,已把老本吃到盡頭;今天還能吃的,恐怕只剩穀種而已。受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在成員和意識形態上都與支聯會高度重叠的民主黨。

同樣快吃完老本的,是特區政府。這裡指的老本,並非財政儲備,而是港英的管治遺產,也就是整套由社會福利、城市建設、「行政吸納政治」、「工具理性哲學」、「自由市場原教旨化」等元素構築成的超穩定社會。這些元素曾經令港人乖乖接受管治,包容了政府的不仁、財團的不義,以及各種不合理的政經剝削。而同樣以「和理非非」取態的民主黨,則或多或少起了維護這超穩定社會的功能,但因為吃老本,民主黨在從政路上從來不用付出很多,也有不相稱的選票回報。

舊有的社會福利基礎、城市建設,已無法負荷今天的貧富懸殊、人口老化,昔日曾經成功的管治手法和意識形態,已遠遠落後於市民對政經現況的認知。人們不再安於活在一個如行屍走肉的超穩定社會中,當然也不需要民主黨繼續「協助」這樣的社會運作。民主黨核心成員近年經常將黨的衰頹歸咎於激進泛民的衝擊,卻茫然不知這是該黨不思進取,只顧吃老本的惡果。

還記得89年春夏之交嗎,那時候大家都是激進派,即使今天被視為溫和派的一些泛民人士,當年也曾夢想過一舉將中共推翻。昔日豪情壯志都在這25年吃老本過程中消磨殆盡,今天老本吃到盡頭,民主黨/支聯會若仍不願走出comfort zone,她們的生命恐怕也很快走到盡頭。

《港人講事》/馬偉佛